鲥鱼别称迟鱼、时鱼、三来、三黎鱼、鲥刺。
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
鳃耙细密。
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
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
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
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
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香鱼别称香油鱼、瓜鱼、细鳞鱼、海胎鱼、仙胎鱼、秋生子。
在日本香鱼又名鲇鱼。
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
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
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
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处黄色色斑。
香鱼吻端下弯,形成钩吻。
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
上下颔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着生于皮上。
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
全身除头部外均备有细小圆鳞。
具脂鳍,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