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创作三个现象的思考

2019-06-19 677 0 举报/投诉

唐云 2005-5-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全方位、高层面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1、1982年,中国书法协会成立,紧接着省、市、县(区)各级书协相继建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广泛的书法艺术“网络”,这是主流。全国各地民间书画社团如雨后春笋地问世,也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等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刊物应运而生,时下各地名目繁多的书法或与之相关的报刊杂志不计其数:3、高等教育的书法专业与博士点(还有博士后)、硕士点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教育体系;4、各级展览与业余培训更是深入人心,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与商品流通。书法作品与其他艺术品一样已稳步走入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场面。金钱的诱惑,有了财力以后社会地位的改变,必然重塑世人的价值观。于是书法创作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出现三个“误区”。颇值得我们思考与剖析。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本体的最重要部分。它彰显了书法家的学养、审美品味与风格取向。人所共知,书法是国粹,是西方人眼中“东方三大瑰宝”之一。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书法创作的水平应当如实准确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容量与艺术造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更赋予崭新的精神内涵;也就是传统文化理念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摩擦、磨合的新格局、新走向、新成果。当代人既看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应当意识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
1、书体单一:从各个级别的展览会、个人或群体书法作品集、专业性刊物发表的作品(其中相当数量的作品已被视为经典、被看成是当代书法创作的高峰)均以草、行书为主。本文之所以不按习惯提法排列篆、隶、楷、行、草,而是将草书放在前面,是因为草书是当代书法创作的重点,是主攻方向。细心观察愈是地位高、名气大、成就宣赫的书家以及全国各地(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号召力的书家,如书协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若干名、专家教授等名人)绝大多数以草书著称于

[1][2][3][4][5][6]下一页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