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库馆臣对《宝刻丛编》的评述

2019-06-19 815 0 举报/投诉

南宋库馆臣对《宝刻丛编》的评述

 

        是书搜录古碑,兼采诸家辨证审定之语,具著于下。今以《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互相参核,其中改并地名,往往未能画一。即卷内所载与目录所题,亦不尽相合。如目称镇江,而卷内称润州;目称建康,而卷内称昇州之类,不一而足。盖诸家著录,多据古碑之旧额,思所编次,又皆仍诸家之旧文,故有是讹异。至于所引诸说,不称某书某集,但称其字,如蔡君谟、王厚之之类;又有但称其别号,如碧岫野人、养浩书室之类,茫不知为何人者,尤宋元坊肆之陋习。然当南北隔绝之日,不得如欧、赵诸家多见拓本,而能鈾绎前闻,博稽方志,于征文考献之中,寓补葺图经之意,其用力良勤。且宋时因志地而兼志碑刻者,莫详于王象之《舆地碑目》,而河、淮以北,概属阙如。惟是书于诸道郡邑,纲分目析,沿革厘然,较象之特为赅备。朱彝算尝欲取所引《隶续》诸条,以补原书二十一卷之阙。

 

        今考所弓卜······皆散佚不传,犹藉是以见崖略。又《汝帖》十二卷,《慈恩雁塔唐人题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则他书所不载,而亦藉是书以视其大凡,亦可云有资考证者矣。钞本流传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十一卷廉凤路、河东路,十二卷淮南东路、西路,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十七卷成都路,并已阙佚。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南西路,亦佚其半。十八卷梓州利川路惟有渠、巴、文三州,而错入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淮南路诸碑。其余亦多错简,如《魏三体石经》遗字条下,文义未竟,忽接“石藏高绅家,绅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云云,乃是王羲之书《乐毅论》跋语,传写者窜置于是。朱彝尊《经义考》于刊石门内魏石经条下,引欧阳棐“赵明诚石藏高绅家”云云,盖未详究原书,故沿其误。今一一厘正。其阙卷则无从考补,姑仍其旧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南宋时期还有一部名为《宝刻类编》的石刻目录,全书按碑刻书写人身份编次。是书在清代已佚,作者也不详。或谓理宗时人所辑。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汇为八卷,石刻诸目始于周、秦,讫于唐、五代。又有道光十八年(1838)刘喜海刻本、咸丰年间《粤雅堂丛书》本,另外还有北京图书馆藏宋抄残本。

 

         四库馆臣针对《宝刻类编》一书的内容、版本、得失等情形,作了如下考述:

       《宝刻类编》八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著其名,诸家书目亦未著录。惟《文渊阁书目》有之。然世无传本,仅见于《永乐大典》中。核其编孴次第,断自周秦迄于五季,并记及“宣和”“靖康”年号,知为南宋人所撰。又,宋理宗宝庆初始改筠州为瑞州,而是编多以瑞州标目,则理宗以后人矣。其书为类者八:曰帝王,曰太子、诸王,曰国主,曰名臣,曰释氏,曰道士,曰妇人,曰姓名残缺。每类以人名为纲,而载所书碑目,其下各系以年月、地名,且于“名臣”类取历官先后之见于石刻者,胪载名字下方,以备参考,诠次具有条理。其间,如书碑、篆    额之出自二手者,即两系其人,近于重复;又如欧阳询终于唐而系之隋,郭忠怒终于宋而系之五季,只就所书最初一碑为定时代岁月,前后未免混淆于体,皆为未密。然金石目录自欧阳修、赵明诚、洪适三家以外,惟陈思《宝刻丛编》颇为该洽,而又多残佚不完。独此书搜采赡博,叙述详明,视郑樵《金石略》、王象之《舆地碑目》增广殆至数倍。前代金石著录之富,未有过于此者,深足为考据审定之资。固嗜古者之所取证也。原本屡经传写,讹脱颇多,谨详加订证厘次如左。其“名臣”类十三之三,《永乐大典》原阀,故自唐天宝迄肃、代两朝碑目未全,今亦仍其旧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此外,王象之《舆地纪胜》二百卷(其中《舆地碑记目》四卷)、祝穆《方舆览胜》七十卷等书,乃方舆学之作,虽然记载各地历代石刻甚详,也具有了金石学著作的部分特征,有益于书迹乃至书法史研究,但终归体例庞大,故不作阐述。

         在大量名人真迹渐渐亡逸,刻帖展转靡弱的情形下,金石资料逐渐受到后世书法史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到清中期“碑学”兴起之后,前代的金石学、方舆学著录资料更成为书法史、书法文化、书法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史料。上述南宋金石学著作,不仅体现了南宋时代的金石学研究成果,也已成为后世相关学术与艺术研究的重要史料。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