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美学:刀法的独立价值

2019-06-19 814 0 举报/投诉

篆刻美学:刀法的独立价值

    由于视刀法为工艺制作过程的传统篆刻美学观,也由于印章在早期是由工匠制作完成的社会条件,更由于篆刻创作中,刻只能作为篆的再现手段而存在,以上种种限制,使古代的篆刻大师们在一个最具有篆刻特色的领域中致力最弱,研究成果最少。这不能不说是历史老人在冥冥之中对我们开了个大玩笑。
    如果我们是真正站在篆刻美学的立场上而不是沿袭传统观念的立场,那么我们就应该提出一个迄今未被人重视的事实—刀法具有独立价值。缺乏这一认识,篆刻美学的建立几乎是一句空话。
    我们习惯于将刀法视为一种纯粹的技艺。对篆法的强调使印家们潜心六书,古人认为只要篆书好了就有了一切。刀法嘛,只是再现篆法意图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本身处于附庸的地位,构不成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在先秦到汉印的过程中,铸、刻、琢确实只作为技艺而存在。
    真正的篆刻绝不是这样。艺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是创造的环节而不是技艺的环节。作为与篆相对的刀法系统这个大环节更是如此,问题是古人有意委屈它罢了。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转向篆刻史时,在一片雾沉沉中发现了极个别却极有价值的例子。
    如汉将军印(图十二),元人吾丘衍《学古编》有云:“朝爵印文皆铸,盖择日封拜,可缓者也。军中印文多凿,盖急于行令,不可缓者也。”在战争环境中,伤亡率极大但军中体制又不能乱,只有凿急就将军印以敷用。来源书法 屋,)。它可以说明刀法系统完全有能力独立构成篆刻美,只是以前对这种能力不加重视而已。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书法培训

 

篆刻美学:刀法的独立价值(2)

 

    即便有书篆的前提下,刀法也绝不是一种依附式的再现。在古来众多的篆刻理论家中,一些先知对此提出了珍贵的看法:

 

    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所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形
也,刀法神也。形可模神不可模。
                                                      —徐坚《印笺说》
    刀法有三,游神为上,传神次之.最下象形而已。
                                                  —陈目衅《篆刻箴度》

 

    这些理论家们都把刻镌看作是一个创作中有独立体系的过程,绝对强调刀法应凌驾于篆法之上。如果说徐坚的“形神”观还相对强调刀法是对篆法之形的再创造,那么陈目阱“游神为上”,则干脆视篆法为可有可无,可以游乎其外。这确实是个极为大胆的理论构想。在这样的“游神”论中,我们找不到视刀法为附庸、为工艺技术观念的丝毫痕迹,它可以说是强调刀法独立价值的最具有美学色彩的观点。很可惜,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却只在吴昌硕、齐白石等个别印家身上体现出来。
    长时间笼罩印坛的“篆法至上”的冬烘先生们对刀法的有意忽略,使刀法系统在实践中虽然不自觉但又有极可观的创作成果,而在理论上却绝对贫乏。篆刻典籍中对刀法的论述层次极低,有的还带有明显的江湖气味。最突出的例子是所谓的“用刀十三法”,这几乎是无聊文人的胡说八道。以它作为篆刻艺术刀法理论的基本成果,实在是一些篆刻研究著作最可怜的悲剧,但这却是事实!与书法理论中“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语)相比,刻刀的硬确实远远逊于毛笔的柔软丰富,但篆刻也有自己的法宝。刻镌过程的冲、切、断、蚀的种种效果追求,虽说与毛笔在一次性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多变相比略有逊色,但它的可重复性却又从另一个角度保证了线条的丰富。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刀法的独立性。在刀与石面的摩擦和撞击中所产生的种种剥蚀的或光洁的效果,都不是书篆乃至书法的毛笔宜纸所能取代的。这是一种独特的唯篆刻专有的线条效果。
    只有当刀法真正体现出它的写意性,它的创作的自由性而不仅仅限于依附式的再现技艺时,刀法独立美学价值才会获得真正的确认。刀法的存在并不只是因为篆书需要在石章上重显身姿。从真正的篆刻家的立场上看,书篆的形的限制与显示只是为刀法的驰骋提供一个极为朦胧的启示,它是刀法施展的起点而绝不是刀法追求的目标。刻刀运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灵感和随机应变的技巧乃至对原有线质的变更,这一切都是书篆阶段无法预测,但却是刻镌阶段从心所欲的最有价值的成功标志。
    在我对刀法进行如此热烈讴歌时,我希望读者注意我的立场。对刀法的创作意蕴的肯定,与我在“篆刻艺术的基本立场”一节中所谈到“篆刻是制作而不是创作”这一结论,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指篆刻艺术为“制作”,是就其与书法、音乐相比而言。应该说,不依靠时间的顺序展开,过程可以重复的艺术如油画、版画、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都带有明显的制作色彩(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创作意蕴)。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指出篆刻在过程中的制作特征。书法中毛笔一画而过的一根线条,在篆刻中却需要沿左右两个边沿刻两刀乃至重复多刀,这无疑是一种创作的制作—意蕴上的创作与过程上的制作。因此,此处强调刀法的写意性与研究篆刻制作式的创作丝毫不矛盾:刀法与制作性相对,写意风度与创作相对,各得其所。

 

篆刻美学:刀法的独立价值(3)

    篆书的特权与刀法的独立价值,是篆刻艺术构成的两大基石。这两个基本元素的内涵限制很严,外延也很狭小。它导致了篆刻艺术抒情能力乃至形式表现能力的相对晦涩,但绝不意味着未来的篆刻已无路可循。特别是刀法的独立价值这一点,在古来篆刻中还很少有人作理性的重视,成果也相当有限。可以预测,未来篆刻艺术范围中的创新,也许会以刀法的开拓与廓张为前导,因为这是一个前人尚未花全力去占据而又相当广阔的领地。

 

相关文章

刘海清篆刻作品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韩明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