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美的历史类型

2019-06-19 638 0 举报/投诉

篆刻美的历史类型

    与其他艺术相比,篆刻美的发展历程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我们从未看到过一门艺术是像篆刻这样公开高举复古的大旗,事事处处以古为准绳;其次,我们也从未发现在文学、书法、绘画体系发展历史中美的媲递的中断,它们的延续性总是环环相扣,使历史变得充满活力。但我们在篆刻的历史长河中却看到了一条明显的断裂地带—至少有五百余年真空的断裂地带。这两个发展的特征决定了篆刻美的类型的特征,作为前一个现象的结果,我们认识到了篆刻美的总体类型—金石气;作为后一个现象的结果,我们则发现了篆刻美学史上的两大规范:秦汉格调与明清风度。
    在篆刻艺术美中大谈“金石气”其实是很荒谬的。篆刻本来就是金石之属,大可不必特地为它总结出一个“气”来。与生俱来的金石气对于金石之属的篆刻而言,是立身存照的根基而不仅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美妙格式。但是,重视这种美的博大沉厚的内涵是必要的。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通过对它的确认我们不仅可以对篆刻美的精魂所在作一表征上的分析与体察,还可能对篆刻艺术在极小中见出极大的、历史的、社会的、意念上的种种潜在内容进行真正的领悟,并具体探求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也只有在这些成果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篆刻美的实质。
    首先,对“金石气”作一界定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任何一种仅仅停留在朦胧感觉上的趣尚一旦要落实到文字上,总不免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下面只是一个尝试。我个人对金石气的理解,是通过比较而逐渐获得的。它的内容及潜在的对立面列为如下一个表:
 
比较符合金石气趁味的      与之距离较远的    
          浑厚                          轻巧    
          自然                          雕饰    
          内在                          外皿    
          赚胧                          清晰    
          质朴                          华美    
          古拙                          优雅    
          合混                          具体  

    也许这样的对比在字面上仍然比较空洞,但一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则界限不分自明。我们在这种对立的关系中惊讶地发现,所谓的“金石气”与篆刻史上的两大规范之一的秦汉格调竟是如此不谋而合,而与明清风度却相去甚远。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战国秦汉人的印章并没有要孜孜以求“金石气”,他们正是这一美的格局的缔造者;但在明清大量印家中,却时时听到希望追求金石气而不愿流于时俗的宣言。这恰好可以证明,明清风度是不那么“金石”的(当然就总体格局而言)。唯其缺乏,所以才要。
    于是,金石气作为篆刻美的总体类型,却成了秦汉印章的特权。如何来看待这种有趣的现象?我以为,“金石气”概念的确立就像任何概念的确立一样,具有排它性,它是与所谓的“书卷气”、“市井气”相比较而存在的。当我们在上述对比中发现优雅(书卷气的典型)和雕饰(市井气的典型)都是作为它的对立面而存在时,我们终于感觉到了“金石气”的真正份量。此中的差距,其实就是拙与巧、丑与媚之间的更替与消长。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甚至,它们也就是自然与修养的人工的趣味之间的递换。而在明清印人中,由于篆刻艺术作为印章自身不如在秦汉时期那么单一纯粹,掺人了许多诸如书法的、诗文的审美意识,致使其特征相对淡化,因此它们必然偏离“金石气”较远。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是文化人的参与篆刻创作的能动特点,与作为无意识的纯凭实用动力催化的被动传统相比,也使人们在其中倾注了更多的世俗审美观念的追求。凡此种种,都使得秦汉印章的金石气成了人们孜孜以求却又是不可企及的目标。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相关文章

刘海清篆刻作品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韩明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