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看月 作者: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鉴赏 作者:佚名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
鉴赏 作者:佚名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
赏析 作者:佚名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
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诗一开头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
赏析 作者:佚名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
赏析 作者:佚名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
鉴赏 作者:佚名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就是写七夕的。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角…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注释山尖:山峰占:占其所有尽:都甜:…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注释⑴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指失去这个机会。⑵悠悠:…
注释 作者:佚名 (1)、这首诗不是真的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2)、“莫把”二句:揭露官场像黄河水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河水的阿胶都倒进去,也无济…
[古诗新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高扬波续编)峨眉山月半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秋月挂峨眉,映入平羌长水流。船发清溪奔三峡,依依不舍下渝州。[古诗新歌…
沦落钟陵几度春,逢迎谁是惜花人。纵因罗隐名留世,不改青楼卖笑身。
« »
你的名字:
你的Email:
请描述你为什么认为这个帖子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