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来作神州袖手人

2019-06-19 1,638 0 举报/投诉

陈三立:来作神州袖手人

作者 管继平

    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陈三立(散原)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称。记得钱铺书在小说《围城》中,曾借董斜川之口,分析自唐代以来的代表诗人可用“陵谷山原”来概括。具体说来,有“三陵”(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即清末民初的陈散原。虽然钱锤书用的是小说语言,但对陈三立还是予以很高的诗坛地位。而现实中,陈三立在当时的诗界也确实就是一位领军人物。民国时汪辟疆有一部《光宣诗坛点将录》,依水浒梁山排座次的方式,毫不含糊地将陈三立推上了第一把交椅,比作“及时雨宋江”,实乃同光体诗派之祭酒也。    不过,由于后来陈三立培养的两个儿子名气更大,以致我们现在说起陈三立,往往会说他是书画大师陈衡格(师曾)或史学大师陈寅格的父亲,至于他本身的才名,倒常常被遮掩了。

陈三立书法 对联

    其实,陈三立诗才冠绝一时,又以辞章名世,而其书法造诣也同样不俗。他的字并非当时时髦光鲜的“台阁体”,而是写得古拙浑朴,凝练生涩。其个性似乎和他俗格式应之。当年参加乡试,他由于未按八股文套路而以散文体作答,故初选即遭弃之。后所幸“主考官”陈宝探慧眼识才,方选为举人。所以,虽陈宝深仅年长他五岁,但陈三立一直执以弟子礼。晚年陈三立北上,初到京时即去渴见他年轻时的“座师”陈宝深,时二人郡已八十多岁了,蟠然两翁。尽管陈三立的文坛地位已相当不低,可他仍不顾劝阻,执意行叩拜之礼以尽弟子之仪。文章的不守法因他幸遇了陈宝深而涉险过关,但书法的同样“不守法”却使他在科举路上稍有波折。陈三立是光绪年问己丑科(一八八九年)进士,据说他曾在丙戌科殿试上就已中式,但因“楷法不中律,格于廷试,退而学书”,故三年后再次赴京才补中己丑科。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不知此段经历对陈三立的学书历程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然依照陈三立萧散孤傲、我行我素的名士派头,我看时俗应该左右不了他。对自己的书法,他另有独到的见解与自信,就像许多文人喜将自己的艺文成就作排名一样,陈三立也曾有自我的评价,他说自己“书法第一,文章第二,诗为第三”。看来,文人以弱项置前而强项于后的手法由来已久,我们所熟知的齐白石“诗一书二印三画四”,也许就是步散原老人的后尘。    我最早见到的陈三立先生书法,是文人书法藏家潘亦孚先生所藏的一幅五言对联:“秋月天然絮,野芳自在馨。”北魏楷书,带有二羁笔意,章法自然,气格宏阔,实非寻常俗手可比。其后也欣赏到一些他的墨迹,多以行楷书为主,其字主要取法欧颜与苏黄,但受六朝碑版之影响,并不拘泥于唐楷法度;相反,其落笔清刚,沉着生涩而又跌宕自如。这一点又颇似他的为诗为文为人,时有评其人境界超脱,诗风高标清峻。一九二四年四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由徐志摩陪同并任翻译。他们一行在西湖之畔特地拜晤了陈三立先生,两位异国文豪、著名诗人互道仰慕之情。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份,送上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回赠。不料陈氏在表示谢意后,却未予回赠,他谦逊地说:“您是世界级的大诗人,足以代表贵国诗坛,而我则不敢以‘卜国诗人代表自居啊。”    其实,陈三立的诗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使不敢代表中国,但代表国内的一流水准,则无可置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曾评述道:“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    还有一册较为知名的民国笔记《一士类稿》,其中评说陈三立也是“萧然物外,不染尘氛”,“以贵公子而为真名士,虽尝登甲榜、官京曹,而早非仕宦中人,诗文所诣均精,亦足俯视群流”。

陈三立尺牍书法作品

    说陈三立,还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父亲陈宝茂。早年,陈宝箴在湖南巡抚任内,慨然以湖南开化为己任,励精图治,锐意整顿,为清末地方督抚中推行新政最力者,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其间陈三立也趋庭赞画,全力辅佐父亲,并办学结社,罗致结交了一大批维新志士,如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杨锐、刘光第等。故那时有“维新四公子”之号,即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湖北巡抚谭继询之子谭嗣同,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保初.皆年轻有为的改革志士,一时俊杰也。然戊戌政变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引刀成仁。而康梁逃亡海外,陈氏父子也同遭罢默。父亲被革职,“永不叙用”,陈三立亦蒙“招引奸邪”罪一并革职,从此归隐山林,不再出仕。父亲临终时特留有遗嘱,“陈氏后代当做到六字:不治产,不问政。”对此,不仅陈三立未敢有违,即使在第三代陈衡格、陈寅格的身上,也同样可看到先祖遗训之影响。    远离宦场后,陈三立自号“神州袖手人”。盖因他在写给梁启超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极为出名:“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诗风豪迈大气,果然不同凡响。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晚年的散原老人,居北京时尽管以前清遗老自居,但清正自守,气节不移。时罗振玉、郑孝w曾欲拉拢他去伪满国追随故主,然而陈三立深晓民族大义,断然拒之。他的一册《散原精舍诗》,原乃诗友郑孝青题签并作序,后郑自甘“下水”.当上了伪满州国的国务总理,陈三立则愤然“割席”,待书重版时即删去“郑序’,并怒斥郑“背叛中华,以清裔为傀儡而自图功利”。卢沟桥事发后,日寇全面侵华,老人此时已届八五高龄,虽则卧病在床,但他仍时刻关注着时局进展。当闻至平津沦陷后,老人情绪低落,悲愤欲绝,后毅然不再服药,乃至绝食五日,终以死殉志。    从这样一位老人的事略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可爱、可佩和可敬。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