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崛起: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的召开

2019-06-19 832 0 举报/投诉

理论的崛起: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的召开
    1981年10月,在风景秀丽的书法圣地兰亭,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杂志编辑部、绍兴市文化局兰亭书会联合举行了“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四十多位书法理论家云集一堂,象这样全国性的书学研究学术会议,在我国还是首次。
    会议共收到论文近六百篇,选出三十九篇作为大会交流。沙孟海、黄绮、陈方既、陈振派、侯开嘉五位作了重点发言。会议按照各类论文的性质,分为书史、美学、书法创新、兰亭研究四个专题小组进行学术交流,会后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书学论集》,应该说,这是我国书法理论界第一次盛会,它的历史影响,有类书法创作界之于全国第一次书法展览。
    虽然书法理论的发展在当时还远远落后于创作水平;虽然理论界还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象样的书法研究;虽然我们在当时还看不到有一个理论队伍在成形,但全国书学研究交流会的召开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大事。它有效地总结了过去几年书法理论的大致成果、检验了自身的水平差距,并寻找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虽然还无法从这个会议上找出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成果,但我们至少面对着一个较清晰的书法理论现状,它包含了许多有待解释、廓清的学术课题,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书学讨论会的研究力量的分布。首先,以史为研究的论文占了全部入选论文的绝大多数,这表明传统的重史识的学术研究风格在当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对兰亭真伪考辨的论文竞然足以在数量上划出一个专题小组,亦可见当时学术界对此的热心态度,它当然与六十年代兰亭论辨有渊源关系(那是一种带有政治干预学术色彩的论辨),虽然在学术结论上迥然相异于六十年代,但思想方法却是如出一辙,自然也还是令人想见一种较为古典的研究模式,应该说,这是当时书法理论的基本趋向,是一种合理的“存任”。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么这次交流会的愈义应是十分有限的;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在另一些论文中发现了书法理论“新学”的特征。书法美学的呱呱坠地不过两三年时间,在书法理论交流会上已经被作为一个专题来对待,这至少表明理论界对美学介入采取宽松的灵活态度,他们并不因为这不属于传统之学而加以排斥。诸如书法美学性质的讨论、书法中主体客体关系的讨论,都渐渐地为还十分古典的理论界所接纳,这是书法研究的一个福音。来源 。此外,关于书法创新讨论的文章,乃至书法未来的预测,书法创作最佳年龄推测的论文也受到大会尊重,却又不含令人感到理论界的成熟。按我们的估计,这类较能触及现状、又带有一定批评锋芒的论文,在比较古典的八一年书法理论界本来是很少可能有容身之地的。它们的受到尊重委实是个意外,它又是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书法理论在走向现代时并没有背上太沉重的传统包袱。
    理论界的团结一致和力量汇集,是书法理论崛起的明确标志。不仅如此,它还表明了书法理论的自觉意识,书法理论再也不安于为创作作技法说明的附庸地位了;理论本身应该有一些独立自主的体格,书法理论研究的成果首先是理论家们的功绩。由是,我们在这次会议上看到了理论家们作为一个层次的崛起,随着书法主体意识的强化,这种崛起已越来越引人注目了。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