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别调

2019-06-19 1,150 0 举报/投诉

   一、铜镜铭文
    铜镜作为化妆工艺用品,在青铜器中独成体系。它萌芽于红铜时代,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衰于宋元。初无图案装饰.后加饰简单图案,随着发展,图案又日渐精美,花样构成变化繁多.到了西汉.篆书又被卷了进去,既作为图案装饰构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其独立的意义.即内容多为吉祥祝福之辞.以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
    尤其应注惫的是.将书法与图案装饰相结合,将文字组成铭文带.首先是在汉代出现的,而且首先是出现在铜镜的装饰构成中。它既是文字.有书法艺术情趣,又是图案.有装饰艺术情趣。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同于过去文字及其书法在器物上出现只是记事性的,井不明显具有装饰愈图,其审美欣赏活动也只限于书法本身。而汉镜中将书法作为装饰图案总体设计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标志粉书法审美观念上的一个突破.又标志着书法向着多样化的形式方向发展,在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下,使书法美的形式构成及其点画表现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新的艺术情趣,因而使汉代铜镜铭文书法成为汉代书法中不应被忽视的一个卓有成就的方面.
 汉代铜镜铭文的书体,在西汉早期以小篆为主,后流行缪篆.中期则多变形篆体或隶体,新莽、东汉之后转而流行简化隶体,井出现装饰性很强的变形篆隶体.具体表现在结体和点画形态上则姿态万千,惫趣难以尽说。尽管如此,从大处着眼,两汉铜镜铭文书法风格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型:一是自然书写型,一是着意刻划型.前者多笔里书写趣味,后者多刻划装饰趣味。
    I.自然书写型
   如西汉的《长相思镜》、《清浪铜华兮以为镜》.新莽的心新有善铜镜》(图35).东汉的《汉英善铜镜》、《青盖作镜》、《李氏作镜》(图36)、《柏氏作镜》(图37)、《张氏作镜》 (图38)。这一类铭文中,西汉中期的《长相思镜》基本为小篆体。其他则为隶书中夹杂一定的篆法。这后一种书体形态在汉镜的自然书写型中占主流地位,并且最富有意趣.其书法似随愈写来,不计工拙.不讲匀称,笔调轻松而线条挺劲.加L经刻范、浇铸,又经风蚀,再经椎拓,从拓本上观赏,不见笔画起止顿挫形态,笔画两端尖挺而虚,有些笔画甚至似有似无,有些笔画相聚处模糊相并,更增添了含蓄深沉的意组.而在这含蓄中又不失其刚健之骨力.
 属这一类型的,还有《永康元年镜》(1839).其铭文48字组成12方块,每一方块4个字.有界格,围绕镜心等距离分布.犹如一方方阳文汉印.造成独特的形式美。
    2.着意刻划型
    在这一类型中.凤格变化最多。篆隶相奋,平方正直中杂以弧曲笔画(如撇、捺、挑形态)者,如西汉《结心相思镜》等.结体宽博回浑,笔画两端尤夸张为方切之形状者,如西汉《精照折而付君镜》等;形体方正,偏旁龟画减省,转笔方折,笔画两端皆强烈夸张方切者.如《辣治铜华得其善镜》(图40)。体形多夸张为椭圆状,偏旁减省,笔画两端粗欢平切而中段细挺者,如《内清之以昭明镜》(图引》.体态修长,夸张字之下部,下垂笔画如悬针者,如新莽《上大山见仙人镜》.体形扁平.横直挺锐.圈曲笔画夸张,其婉丽流杨者,如东汉(寿如金石佳且好兮镜》.体形长方匀称.横平竖直.方折挺劲,而参合圆曲笔画者.如东汉《中平六年镜》等。
在上述诸种风格中,装饰意趣最为强烈的有两种:一以《沫治铜华得其善镜》为代表,一以《内清之以昭明镜》为代表。前者尽其方正之变化,后者极其椭圆之变化.这两种风格皆盛行于西汉中期至晚期,是特意刻划造其极的典型。
    以上是对汉代铜镜铭文书法风格的总观.自然书写型的风格体仪非汉镜铭文所独有,我们可以从汉代其他铜器的铭文中看到相类的作品,而着意刻划型的风格体貌,主要表现在汉镜铭文书法中,尤其是以《谏治铜华得其善镜》和《内i青之以昭明镜》为代表的一方正、一椭圆的两种极端的风格是汉镜铭文书法中所独有的,因而使它具有了鲜明的汉镜书法性格,成为汉镜书法风格的典型。
    二、砖铭
    汉代盛行在建筑用砖上烧制铭文,或记地名,或记年月及制作者名姓.或为祝辞等,现今所见多为基砖。这些铭文一般出现在砖之四侧,如陆心源所辑《千健事古砖图释》所刊皆为此类砖文。也有一些方砖在正面制铭.如汉代《富贵昌方砖》和《单于和亲方砖净。上述皆为阳文。这些砖上的铭文皆须先在范上刻成阴文.再目成砖坯(阳文)烧固.此外.也有阴文砖刻,如《刑徒墓砖铭》和暇公羊传砖》等。
    汉代砖铭是一大宗丰富而宝贵的书法遗产.不仅处大.而且囊括了小篆、鸟虫篆、缪篆、隶书和草隶等多种书体,风格各异。绚丽多彩。
  阳文砖铭中的篆书,纯属小篆者不多,如《建昭二年砖》见陆心砚《千觉事古砖图释》)、《金堂玉当》(见c中国书法,1987年第2期》等。大多为缪篆,如《既寿考宜孙子砖》(图42),4永秘f专砖》(图43)、l五凤二年砖,(见陆心源《千悦率古砖图释》)。其中.《建昭二年砖》书法类似《少室石阔铭烦,、《金堂玉当》则似《西岳华山庙碑额井。而《永秘传砖》a近《祀三公山碑,、l五凤二年砖》与铜镜铭文书法也有相像之处。
  艺术价位尤高的要数西汉的《富贵昌方砖,((x]44)和《单于和亲方砖》(见13本《书道全集2·中国2》)了。两砖青很大.前者45压米x 45厘米.后者34反米x 34厄米,铭文满布.十分壮观。
    《富贵昌方砖》,书体为缪篆.阳文。全砖以十字界格分为4个方块,每个方块中又各以栏线画出方块,其中再设行界,每行3字.每一方块2行6字.全砖共24字。全文为“富贵昌,宜宫堂.惫气阳《扬),宜弟兄。长相思,毋相忘.爵禄林.寿万年.。其中.两个.相,字和“毋.、“忘.共四字为求与共他字相称,又一字一个方块。这件砖铭为道地缪策.屈曲峨满.但满而不闷,匀而不板,笔闷生涩拙朴,笔势却又灵动有的。全砖布白富有装饰意趣.启功先生首戏赞之为“方窗’(见t启功丛稿冲343页.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版).形象地道出了这件砖铭的艺术趣味之所在。
    《单于和亲方砖,为鸟虫书.阳文。有界格.一格一字,共12格。全文为“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为长方形.体势圈健婉杨.尽其圆转盘旋之能.而书成一个个匀整端庄的体态.填在长方块之内。整砖书法委婉动人.优美至极。这块砖铭可作为汉代鸟虫书的杰作。
    阳文砖铭的隶书作品,多数可归入两大类风格:一类近于《菜子侯刻石》.《封龙山颂》.《杨淮表记,等.一类近于叹王君平阔侧记》、《衡方碑井等.前者体势放纵,有洒脱野逸之趣.如《大吉宜子孙砖》(图45)《永建四年砖》(见《中国书法》1987年第2期)、《延熹十一年砖,、《永加元年砖》.《建安廿四年砖》(均见陆心源‘千健享古砖图释》卷一)等。后者体格宽博。有沉雄朴厚之概。如《延熹四年砖》、《永康二年砖,、《黄龙元年砖》、c中平六年砖》(同上》等.
    其他如《千万岁砖,似《褒料道刻石,,拨辣随意,雄伟朴茂.c建初元年砖》(二砖皆见(中国书法》1987年第2 期)则着意修饰,笔画皆方切.章法匀满.结体拙中含巧,笔势涩中见帕.别有一番趣味。
   砖铭中的阴文草隶作品其有独特的书美峨界。如东汉《公羊传砖,、《刑徒墓砖铭,《见《中国美术全集·书法旅刻编E),《建初元年+月造砖》(见《中国书法) 1987年第2期)等。
   《公羊传砖》(图46)书法直如汉简中的草隶.随愈之中奇趣横生。因在砖坏E刻成,刻时未经烧固.所以运刀痛快淋漓.毫无滞日。点画形态。锋势转接.均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再加之刻划过程本身的作用.又使这块砖铭书法在痛快淋漓中现出几分朴拙生涩之惫.看得出,这块砖铭的书者在当时民间是具有较高书法水平的书手,此时又能任情悠性地放笔狂书.天性显露.创造出如此杰出的作品,令一千多年后的今世书家叹为观止。
    《建初元年十月造砖铭》(47)出于一位不善书法的工匠之手.只是为记年月,匆匆刻来,毫无求美之惫,胆大妄为.虽无笔法可言.但其咄咄通人的气势和难以想象的章法,尤其是.造’字的末笔,托起全局,这是随意性风格的极端典型。真是“胆敢独造’,与近世白石老人遥遥相应。大概只有在毫无艺术表现意识的放任情绪之下才能写出这般的势态.如果一位有很高的书法艺术素养的书家,又能敞开胸嵘,放笔直取.“无法无天’,将会创造出何等的艺术情境呢?能如此痛快至极者.古来书家中大概也只能找出两人.一为明代徐青蔽,一为近世齐白石了。
  三、瓦当铭文
  瓦当即瓦头,‘当.即“挡’之初文,瓦当在宫室建筑上的作用是蔽护掀头,挡住上面的瓦不致滑下,同时也遮盖两行瓦之间的缝隙,既起到了固定作用,又为建筑上增添了一种装饰构件。
    遗存至今的古代瓦当中.有战国画像瓦当,这是现今所见以绘画手段装饰当面的瓦当。其图饰粗犷、简练、浑朴.题材涉及到神兽如楼共、龙、凤及各种动物如虎、鹤、鹿、马等,还有各种树木,花卉,以及人驯养动物的情景。此外,我们还可以肴到为数不少的秦汉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在宫室建筑艺术达到了盛期时大且出现。秦始皇大兴宫殷背造,以炫耀皇威.史载其盛况“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丈,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茸驰,族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其后的汉高祖刘邦也不甘示弱.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数十年间仅在都城长安建造宫殿四十多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建章宫与未央宫。《三辅黄图》记载:“未央宫周旧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规模更大。而且.上行下效,封侯的贵族与官署也纷纷营造府第。这时的宫室建筑,不仅规模大,而且其内外均准饰豪华,壮丽无比.以至连小小的瓦当也颇为用心地加以装饰。不仅以图画反映生活、寄托理想.而佳还充分地利用了文字结构的可塑性加以适合性的变形,由此而产生了丰富多变的书法意趣.这实在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尤其是汉代瓦当.广泛采用文字作为装饰,使瓦当书法艺术达到了鼎盛的程度。
    文字瓦当的内容,有的记宫段、官署名称.有的记事,大多为吉语、祝辞.所谓“长生无极.、“延寿万年.、“永受熹福’之类.反映了上层统治者如同梦吃的理想。但瓦当文字的书写者以瓦当为载体,以文字为素材,充分发挥其艺术天才.创作了无数的绝妙艺术品。其艺术的感染力是长存的。它使两千年后的今人为之惊叹,为之振奋。
华非所编《中国占代瓦当》一书集录了大最秦汉文字瓦当拓片,从巾可窥其艺术之大概。这些文字瓦当字数不一,最少的一个字,如“卫,、“关.等.最多的叮达垃个字,如《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图48(D).一般多为4个字。无论字数多寡.作者都能予以巧妙的经营布置。
    瓦当上的书体有小篆、缪篆,也有少数为隶书。其书法的篆本艺术风格特征是因形(瓦当的圆形)而变,作适合性的建构,我将这种建筑物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旋转型.二是平正型.三是向心型。
    1.旋转型
    这种类型一般是将字依招瓦当的圆形内所划分的区形作依势旋转的结体.如西汉的《长陵西神》瓦当.在外围宽厚的轮廓之内有一细圈,瓦当正中有变圈阅心,心中有乳和联珠,将圆心与外圈之间的空间分为四等分,称之为四区,各以双线为界,将4四字一字一区地分锐于内.每个字以沿着团形旋转的体势加以变形,以适合区形。这样.“长陵’二字居于右边二区.字之左侧近圆心,形体短,字之右侧近外圈,形体长.“西神”二字居于左边二区,字之右侧近圆心,形体短,字之左侧近外圈,形体长。并且.四个字中的直画皆因瓦当之娜形而变为弧线。《长陵西神》瓦当书法纯为小篆变形,毫无拘束,既适合瓦当形,又不满塞.而是空灵秀雅.十分精美。
    此外,属这一类型的还有《千秋万岁》瓦当.以小筱变形,圆健流畅;《与天无极》瓦当.匀满劲折,代表这一类型中两种常见的风格。
   2.平正型
   这一类型的瓦当最多。其书法的墓本风格特点是.字字正立.而将近于外圈的点画作弧线变化,以顺应外圈的圆形。如l千秋,瓦当.此当没有圆心,两字正立匀布,周围笔画的长短适应外圈的圆形而变化.笔势灵活、圆转,十分美妙。再如《千秋万岁冲瓦当,有外圈,正中有圆心,将外圈与画心之间的空间分为四区,各以双线为界。四字一字一区,皆正立,作适合变化,形成每字有三侧(不似正常的方块字每字有四侧),如“千,字占右上方一区.其左侧、下侧为界线,由上而右为瓦当外圈的四分之一所以字之形体的变化如同展开的折扇形.四个字就如同四把折扇向四周展开.而扇柄皆聚于团心。这是指外表而言.字的形体是正立的。属这一类型的还有《便年》(图48③)《长毋相忘》(图48@)、《汉井天下》(图480)、《劣气始降》(图48.)等等.
  3.向心型
    这一类型的基本风格特点,在于瓦当上的文字沿着外圈分布.每字的上方近外圈,底部皆聚向圆心。最典型的如《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图48.)瓦当.9个字即如此安排,以小旅变形,字的上部皆宽大.下部窄聚.即舍去此瓦当的外沿轮廓,这9个字也已组成完整的倒形,十分有趣.
    这一类型还有变格。如《千秋万岁安乐无极》(图48(0)瓦当,上下左右每边各两字,以两条线作边,将两字约束为带状.一头与外圈相接,一头与圆心相接.在这四条文字带之间又饰以近似花草的图案.其上部开展均向外圈.根部与回心相接,也形成向心的构图意趣。文字不一定皆向心。这一个瓦当,“千秋,向心.“万岁.则由内向外.“安乐.向心,“无极”则由内向外。此外.也有瓦当与此构图完全相同,而文字全部由外聚向圆心的。
    瓦当书法的适应性意趣千变万化.但大都可归人这三种基本类型。
    瓦当书法中有许多佳作,其妙处难以尽说.如《飞鸿延年》瓦当,一飞鸿引颈向上.两翅开展,以“延年’二字分布颈之两侧,方正朴实,笔画直中见曲,书画并佳。《永受熹福》(图48必)瓦当以鸟虫书作平正型的变化.《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字分3行.每行4字,上下左右皆饰以草形图案,形成圈满的布局。上述两种瓦当秦时已有,至西汉初期仍有制造.《汉并天下》也为平正型.小篆图润流美.《鼎胡延寿育》为旋转型,另在圆心里加上平正的“宫’字。《梁宫》为平正型,上部“梁.字变化适合上半日形,下部“宫,字不宜如此,则在两侧各补上一大点,十分别致。《关》字瓦当.一个字粗拙宽博,正立中间,两侧饰以花草纹样,形成整体。《万寿无祖》瓦当圆心特大.四字鸟虫书在四区内作旋转型适合变化,与“永受熹福’不同意趣。《安乐未央》四字作向心型变化,字与字间以双线为界,字近外圈的两侧过空则以点补之,又有新的变化等等,不胜枚举.
    现在,瓦当铭文书法已为篆刻家们所爪视,井从中汲取某些形式美的因素开拓自己的印艺。而书法的发展,从其远长来看,将逐步离开“抄写式.的老路,而日益重视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发挥与创造,想必有一天,瓦当书法也会给未来的书法家们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