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丛帖的两大类型体系

2019-06-19 1,329 0 举报/投诉

南宋丛帖的两大类型体系

           首先,南宋丛帖在类型体系上,可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阁帖》系统,一是新辑丛帖。

          1.《阁帖》系统的南宋丛帖

         所谓《阁帖》系统,是指翻刻《淳化阁帖》或增删翻刻《淳化阁帖》及其子系统帖而形成的一大丛帖体系。南宋丛帖中,内容完全翻刻《淳化阁帖》者,有《绍兴国子监帖》(《绍兴监帖》)和《淳熙秘阁前帖》(《修内司帖》)。比如《淳熙秘阁前帖》十卷,淳熙十二年乙巳(1185)二月,修内司被旨翻刊,作为《淳化阁帖》的翻刻本,“首卷仿佛犹存古本,淳化岁月后乃磨去”。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值得注意的是,现藏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西湖孤山南麓)院内“文澜石墨”碑廊的《淳化阁帖》石版一种,乃清乾隆年间仁和(杭州)著名藏书家寿松堂主人孙仰曾(景高)通过张燕昌(芑堂)得于“禾中故家”之物,近年有关帖学研究专家认为其为传世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两本《淳化阁帖》的宋刻原石,笔者以为,这一组刻帖原石很可能是南宋晚期权相贾似道门客廖群玉“以真本书丹人石”者,即俗称《世探堂法帖》之物。

        根据《淳化阁帖》而作增删翻刻的南宋丛帖,主要有《兰亭续帖》(《兰亭帖》)、《鼎帖》(《武陵帖》)、《临江帖》(《利州帖》)、《泉州帖》(庄夏重摹本)、《星凤楼帖》(《凤凰楼帖》)和《乌镇帖》、《福清帖》、《澧阳帖》等。比如《鼎帖》二十二卷,据《石刻铺叙》卷下记: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十月,“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汝》、《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衔,以本朝太宗御书冠于首卷;二卷至四则古帝王书,增隋炀帝绛阁之所无者;五卷又苍颉、夏禹书,暨古钟鼎款识;六卷以后则历代名臣帖,十卷之末即二王书,亘十七卷之首而止;二十卷则颜鲁公帖居半,张长史草书亦系横刊,视《阁》、《绛》名贤帖多五之一;末卷亦祖《绛帖》,殿以李建中字。较之诸帖为详,然止木本,世称旧有石碑,前未之见,且跋语亦不叙及。倘有旧刻,安能入《阁》之续帖、晋武《消息书》、唐明皇《鹡鸰颂》等帖?”但是,曹士冕《法帖谱系》认为:’‘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2.南宋时代的新辑丛帖
   
         所谓“新辑”,是指不以翻刻旧帖为目标,而主要依靠辑集墨迹汇刻而成。南宋丛帖以新辑者为多,也最具有时代价值。此类丛帖又可分为三个子板块:历代汇帖(数朝数家),断代汇帖(一朝数家),个人汇帖(一家数帖)。

          属于历代汇帖者,最著名的当数《淳熙秘阁续帖》十卷,淳熙十二年(1185)三月奉旨以内府自南渡后续得墨迹摹勒上石,立于禁中。其名虽然续《淳熙秘阁前帖》而得,但所摹人帖者皆是南渡后续得唐朝遗墨。此帖宋亡后毁灭无存,流传绝少。据《石刻铺叙》卷下记,其内容为:“首卷则钟繇王羲之帖;次则羲、献书,内《黄庭经》小楷,后有‘臣遂良临’四字;三卷欧阳询、萧瑀、褚庭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真卿七贤书;四卷则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状;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则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七则李阳冰篆、李德裕、毕诚、李商隐书;八则怀素颠草;九则高闲、亚栖、齐已书;末卷则杨凝式并无名人帖。上皆有‘内府图书’、‘宣和’及‘绍兴’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李绅《告身》,高庙后有亲笔跋语;《黄庭经》、怀素颠草,则有李主‘建业文房之印’。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视今长沙所镌,笔法迥殊,非若《前帖》但翻淳化所镌《阁帖》“。

         属于断代汇帖者,可以《凤墅帖》二十卷和《凤墅续帖》二十卷为代表。两者所刻皆宋人书。据该帖辑摹者曾宏父在《石刻铺叙》卷下记载:

        《凤墅帖)二十卷,嘉熙、淳祐间勒石,置吉州凤山书院。七年乃成。初卷七朝宸翰,二卷东都名相名贤帖,三则东都南渡廷魁帖,四则熙、丰党人暨崇观攻党帖,五则清江三刘帖,六则曾南丰暨武城帖,七则蔡忠惠暨苏帖,八则苏门诸贤帖,九则欧阳文忠唐三宗赞稿、司马文正议百官表、苏东坡翰苑制稿,十则东都名贤诗赞、《六一集》古跋,十一则黄太吏帖,十二则米元章《宝晋帖》,十三则南渡名相帖,十四则南渡执政帖,十五则南渡儒行并续廷魁帖,十六则绍兴正论暨庆元正人帖,十七则南渡文艺帖,十八、十九则南渡诗文题跋,二十则吴紫溪、范石湖、杨逃禅帖,悉本朝圣君名臣真笔。目所见者,若夫异代字迹,则前贤镌刻已备,展转誊模愈失其真,且亦欲类吾宋三百年间,书法自成一家,以传无穷。古刻皆存桓温、王处仲字,意有所在,予亦不敢削巨奸遗墨,以戾前志,盖视古帖亦犹《续通鉴》云尔。

   

南宋丛帖的两大类型体系(2)

 

     《续帖》二十卷,淳祐间接续前帖入石。编类满卷,方能施工。首卷东都名贤,文忠烈等帖;二卷,欧阳公《梁史断稿》、康节《逢春吟》;三卷,江南李主、吴越钱王暨东都名贤帖;四卷,忠义程刚愍、杨忠襄,南渡将相、名贤帖;五卷,向文简、吕文靖、宋景文东都名贤帖;六卷,罗愈试衔告身、女真闽主等伪宣制度外帖;七卷,胡文定、致堂、五峰、南渡儒行帖;八卷,乾淳续相、南渡名贤帖,陆放翁、杨诚翁书《语》、《孟》章句并诗文;九卷,李梁溪《游青原诗》;十卷,范石湖《游大仰》七言诗;十一卷,《再游大仰》五言诗并帖;十二卷,东都宰相张文懿、晏元献、庞庄敏、苏司空、陈文恭、王文恭、赵清宪、唐少宰、刘文安书翰;十三卷,南渡宰相史越王、郑魏王、秦申王小柬;十四卷,名贤范文正、马忠肃、蒲密院、吴密院、刘忠定、蔡紫微、郑左垂、薛恭敏、刘次封、刘徽学小柬;十五卷,东都文艺苏沧浪、陆学士、孔舍人、萧仆卿、萧理丞诗文;十六卷,文艺薛钱塘、刘屏山、赵抚守、章庄敏、林和靖、苏后湖、韩南涧、王复斋、张于湖、罗与斋、陈少卿、刘正字、赵章泉诗跋。踌躇凡经六琯,自惟藏拙野墅逾二十载,挂冠又已十年,衰颓八秩,岂能更出门户。家藏者裒镌无遗,乡之故家转假亦竭,士夫经从各有好尚,有亦罕携自随,倘绝笔以竣后人,谁其同志,不若参取奎画名墨,表表在人耳目,帖所缺者缉而继之,不敢执初志以不见真墨而略,庶可备皇朝文物之盛。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乃于后第十七卷,首取太祖书“大宋一统”字、太宗《杂书》、英宗《赐怀琏批》、神宗书《西郊书诗》、哲宗书“罚弗及嗣”四字、钦宗书《琢玉赋》、宪圣吴后书《归田赋》;十八卷,则东都名贤徐骑省、胡文恭、赵清献、杨文公、唐质肃、滕章敏、钱文肃、钱内翰、包孝肃杂帖;十九卷,东都文艺石祖徕、张存诚、沈存中、唐彦献、王仲至、沈献达、杨无为、石曼卿诗柬;二十卷,东都名贤刘巨济、薛道祖、苏才翁、毛东堂、周清真、贺庆湖、李文敏、杨龙学、张秘阁诗文。于是《正帖》、《续帖》皆满二十卷,而《名画》、《题跋》又有二帖。《凤墅》镌终始大略如此。其间汇次不能尽如人意者,得之有先后也,末如之何!

       《凤墅帖》并《续帖》,原石久佚,传世无完帙,且翻刻、流传甚少。传世仅见上海图书馆所藏海内孤本宋拓残帙,存前帖卷十一、十五、十八,续帖卷三、四、十至十六,凡十二卷。尽管如此,该残帖所保存的宋代名人凡九十八家书迹,仍然十分可观,有许多甚至是孤迹资料。《中国法帖全集》第八册有影印。

         属于个人汇帖者,当以《东坡苏公帖》(《西楼苏帖》三十卷、《颜鲁公帖)(《忠义堂帖》)八卷、《英光堂帖》(《宝真斋米帖》)十卷等为代表。如《忠义堂帖)八卷,全摹唐代颜真卿一家书迹,嘉定八年(1215),秘阁校理留元刚(茂潜)出守永嘉时以所收颜鲁公碑迹摹勒上石,署名“忠义堂”;后二年,巩嵘(仲同)续刻《御史》、《南来》、《草篆》、《江外》、《送书》及《乞题放生池碑额及御书批答》、《碑阴记》等七通,合成四十五种,世称《忠义堂帖》。浙江省博物馆收有宋刻宋拓本,凡八册,系清初孙承泽(退谷)海云阁旧藏。《中国法帖全集》第九册有影印。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