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绝学 几越斯冰—李东阳小篆的崛起

2019-06-19 1,224 0 举报/投诉

小篆绝学 几越斯冰—李东阳小篆的崛起

    明代书法崇尚帖学,书家皆以晋人为宗,直接汲取晋人那初发芙蓉的美,追慕魏晋风韵,求诸萧散简远,最终形成了温文尔雅、秀骨媚妍的明代书风。因此,传神写意的行草书和小楷书体,在明代最为兴盛和普及。近人马宗霍先生在《书林藻鉴》中有云:“明人最能行草,虽绝不知名者亦有可观,简犊之美,几越唐宋。”相比之下,篆、隶则较少有显赫者。
    李东阳(1447一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长期生活在北京。他是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李东阳自幼习文,4岁能作径尺大字,长于篆、隶、楷、行、草书诸体。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尤其是其篆书,在明代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异军突起,继承李斯、李阳冰的小篆书法传统,用笔圆均劲健,结字匀称疏朗,对明代篆刻文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李东阳书“马远水”三字:
    李东阳对自已的篆书过于自负:“斯、冰之后,直至小生。.但是他的篆书却并不多见.除这件作品之外,只有怀素的《自叙帖》上“成宾自序’四个篆书大字。

    李东阳师法颜真卿的楷书,法度谨严,风格清润潇洒,开吴门书法之先声。他的行、草书融有篆隶遗意,而结体宽博疏朗,与古劲细瘦的线条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了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楷书《邃庵铭》、行草书《自书诗卷》等。
    李东阳的篆书,在他的书法中是最为突出的。明人王世贞有云:“涯翁篆胜古隶,古隶胜真、行、草。”明人詹景凤《詹氏小辨》亦云:“东阳草书,笔力矫健成一家,小篆清劲人妙。”他对自己篆书也非常自负,曾说:“斯冰之后,直至小生。”明代书家以篆、隶名家者甚少,李东阳的篆书上追唐代李阳冰,下启一代新风。其中锋用笔,圆转稳健,不见锋芒,世称“玉著篆”。其书风格清劲纯雅.笔力雄厚,时称“篆圣”。现在我们看到的李东阳篆书墨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题写在怀素自述帖前的“藏真自序”四个钢筋铁骨、生机勃发的苍劲篆字。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李东阳一生仕宦显达,是其书名逐步升腾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祖籍湖南茶陵,随祖父世居北京。杨一清的《李东阳墓志铭》中说:东阳少小即聪明过人,三、四岁时,即能运笔大书,称为神童。其随后的经历就更加优于一般的人了。他四岁就受到明景帝的召见,6岁和8岁时景帝再次召见,“每赐果钞归”。17岁中进士,18岁选为庶吉士,19岁授翰林院编修职。此后为官50年更是一帆风顺,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等。李东阳一生宦海几无颠簸沉浮,生于太平年,稳做太平官,门生故吏前簇后拥,世代功名,皇恩浩荡。尤其是他的晚年,一直任职内阁,官至内阁大学士,参与内阁机务达18年之久,可谓一代重臣。除其显要的政治地位之外,李东阳作为明代的大诗人,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明永乐、成化年间,文坛流行“台阁体”,内容贫弱冗赘,形式典雅工丽,文运极衰。李东阳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在成化、弘治年间,以朝廷重臣地位主持诗坛,奖励后学,颇具声望和影响,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创作了一批有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

    【明】李东阳草书《七言诗扇面》:
    李东阳作为朝廷重臣.在工作之余潜心学术.“坐拥图书消暇日.,实在难能可贵。他的这件草书扇面明显地带有文人消遣自娱的闲情逸致。

    李东阳为官50年,政务之余,潜心学问,手不释卷,著述等身,史称其“坐拥图书消暇日”,勤奋读书,勤奋写作。他曾于孝宗时奉旨任总裁官,撰《明会典》180卷,史料极其丰富。他还著《新旧唐书杂论》1卷,摘唐史事迹,辨其是非。清康熙时,茶陵州学正廖方达集李东阳诗文,编成《怀麓堂集》,刊为100卷。其中,诗30卷,文60卷,杂著10卷。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