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自拦车属于违法吗?
违法的。
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应如何处理?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应认定无罪。
法律分析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指《刑法》中规定的每个犯罪的具体量刑标准都是法律事先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四项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刑罚科处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现行《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但可以依照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作出处罚,如果都没有对此行为作出规定,那就只好交给舆论了。
按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如果是扰乱治安的行为,按治安管理法处理,如果是违约或一般侵权行为,按合同法及民法通则的规定处理,如果是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按党纪或行政监察法规处理,如果这种行为哪部法律都没规定如何处理,就让道德法庭进行审判.
不作为犯罪处理(刑法上罪行法定原则),但如挽弓射虎说的,可能承担其他形式的责任,要不就是道德上的谴责。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四、亲生父亲没有按法律规定给我钱犯法吗?
亲生的没有安化律规定给你钱犯法吗?你好,如果新生的话你没有满18周岁,他没有给抚养费是犯法的。
在你未成年之前父母对你有抚养义务,如果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就是违法的
五、违反法规属于违法吗
法律分析:违反法规是违法,法规是由地方政府或者行政机关制订的。广义的违法指违反一切法律规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狭义的违法是指违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