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在当今社会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

2023-08-02 72 0 举报/投诉

法律与道德在当今社会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

即使道德存在这样一些严重的问题,从道德本身的作用来看,道德仍然比法律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说下面六点看法:

其一,法律重在禁止,是对那些无益性做法的制止;道德重在提倡,是对有益性做法的肯定。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存,人的根本特点是追求。所以社会应当提供给人的不是制止,而是更多地追求。所以,社会不能只有强制而没有追求,只有禁止而没有提倡,只有限制而没有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自觉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限制、禁止的被动社会;是一个富于自觉创造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法律强制的社会。法治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德治才能实现人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人是一种追求性的、自觉性的人生,而不是法制的强制的被动性的人生。人是一种发展与提升,而不是一种限制与压抑;人应当追求最佳与更高的境界,而不能只是局限在法定的圈子内。由此可见,只注重法制而不注重德治,只注重法律而不注重道德,是无益于人与社会的更大发展的。由于良德可以促成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道德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绳索,而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提倡。

其二,缺乏道德的社会,可能更能显现法的作用,但是却会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可造成法的松驰。这因为,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法制,将会是问题丛生的法制。这因为,道德的自觉约束与法律的强行约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德不倡,法治难佳,因为二者是相相辅相成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依法治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才能进入较高的层次。“以德治国”不但不会对“依法治国”有任何的削弱,而且必将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

其三,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缺少道德甚至违背道德的法律,不能成为良法,虽然这样的缺少道德内涵的法律可以被称之为法制,却永远无法获得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因此,比起法治来说,道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没有道德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法治。这因为,道德先于法治,而且道德广于法治,因此道德重于法治。

其四,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执行,再严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钻。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低下,那么不论有多么苛刻严厉的法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秩序和管理问题。如果忽视道德的作用,缺乏道德的教化,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五,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政呢?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法呢?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德高望重,权力才有分量。只有道德的修养才能获得正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才能获得道德动机的确立。因此,立法和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觉悟和境界,才能够自觉地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如果没有道德做为良好的前提,缺少道德的人,执法又有谁能放心呢?所以,“无德者不可能执好政”、“无德者不可能执好当”,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共识。

其六,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只有注重道德,社会更加地注重道德,执政与执法才会受到更多地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崇尚的制约。道德舆论也是一种社会权力(所谓“第四种权力”),也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呢,就是慑于舆论这一社会权力的道德压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没有不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权力也是有其一定的强制威力的。

仅从上罗列的几点,已足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只注重法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肯定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这因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当然是法律了,你再怎么违反道德没有违法也不用坐牢

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

比法律更重要的是道德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国家就是法治国家。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制,一切行为都要按照法律进行规范,一切行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但是,法律作为一种手段,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制性。它要求人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了后有

什么样的后果,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它对人的行为和行动的规范,是通过限制人的某些具体行为,来达到目的。

由于法律是通过强制性规范人的行为,只要人们的行为没有触及到法律,没有违反法律的某些条款,法律也就只能是法律。就象人们平常所说的,我没有违法,你对我如何办。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从法治的角度来讲,人们如果都不违法了,都能够按照法律的规范去做了,自然也就好了,一切的行为也就规范了。如果从市场经济来说,也就运行有序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律是通过强制性要求人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所以没有违法,是因为害怕法律的追究,害怕承担法律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为尽管没有违反法律,法律不能追究,却都违背了常理,违背了公众心理,违背了感情接受程度。而这些行为,比起法律所制约的范围、内容,要更加广泛、更加繁多。

能够对这些行为起到制约作用的,只有道德。

由于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不是依靠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道理、准则来激发人的内在的品格、心理、德行等,使其自觉接受社会公德、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品德操守,达到提高社会公共利益能力、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社会整体素质的目的。

尽管我们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但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除了要遵守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还必须突出这个特点,要让我们的国家在法治的同时,还必须德治,既要依法办事,也要以德治国。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乘座公共汽车时,按照法律规定,谁先上,谁可以先占有座位,其他站着的人,就无权要求他让座。但是,我们每辆公共汽车上,都要求乘客给老人、孕妇、病人等让座,这就涉及到法律与道德两个概念。按照法律,没有必要让座,按照道德,当然应该让座。所以,从这个例子上看,如果大家仅仅执行法律,对我们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律只规定了人们不应该做什么,一般不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是一种必然王国,是要求人被动地成为守法人。而道德主要是要求人应该做什么,是一种自由王国,是发自人的内在品格的行为。

目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论述,所谓荣辱观,说到底,也就是要求人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道德水平,如何增强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公共观念、他人观念,如何多想着为他人做些好事,多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有利于国家形象的事,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事。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如果仅仅能够做到守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是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一个具有较高职业操守的人,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公德的人,一个具有较高品行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品格高、操守好、公德强,我想,他是不可能不遵守法律的,毕竟法律是对哪些没有道德、没有职业操守、没有社会公德并且其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行为的惩罚。

所以,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比法律更重要的是道德。至少,中国应该是这样的。

我认为是道德吧,法律固然重要,它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安定,但是它很死板,很固执,没有人情味,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安定的秩序,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关爱,比如一个人一念之差犯了错,但是改造的时候很诚恳,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表彰他而非判他无期徒刑……其实说白了就是那句“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这年头遇上不道德的事情是没处说理的!

两个一样重要,缺了哪个都不行

缺了道德,就没有东西去约束了;

缺了法律,就没有人来惩罚那些不法分子了,所以两个一样重要。

一样重要

相关文章

在高空工作大车把电杆撞到了导致人受伤,责任怎么处理想听律师的说法
法律上对于高空抛物的处罚有哪些?好律师网
房屋买卖合同
中学法律知识讲座稿 中学法律知识讲座稿
合同纠纷的追诉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求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要求1000千字以上,以学生口吻写,明天要交,急急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