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
2、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十月朔,俗称十月朝。
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
3、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
4、孟元老〈东京梦化录〉:“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
5、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
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6、河北《河间县志》: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
旧时,祭墓、烧纸钱和纸衣(彩纸剪成),表示给亡者送衣物、钱币。
今中国民间仍上坟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