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古法追踪——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

2019-06-23 833 0 举报/投诉

 
 

二王古法追踪

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

 
主讲教师:于钟华(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主持人、济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学概要
对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和其之后的书法作比较,解析王羲之为中国书法史所作的贡献,对王字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寻找临习王字的技法和手段。
课堂实录
一、王羲之与书法之“真理”
王羲之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领军人物。要了解王羲之是什么样的人,何以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要弄清楚在他之前的书法和他之后书法的区别是什么。只有把他与他之前的书法进行区分,才能知道他把书法引向了何处。
    王羲之之前有什么书法呢?有篆书和隶书等。写篆体的人都知道,篆字在写时线条的粗细是一律的,写时毛笔没有弹跳起伏,非常的理性,毛笔的性能在这之中并不能发挥,小篆作品很少有人能看出是用狼毫还是羊毫写的,我们称为“笔不在场”。写的人都在极力控制着笔,写的时候左右两边要绝对对称,不能自由发挥,我们称为“人不在场”,笔墨纸砚都“不在场”。发展到隶书时,线条走向了笔画。“笔画”说白了是由毛笔来画,这时毛笔是“在场”的,有起笔、收笔、中间行笔,是抑扬顿挫的,毛笔天生的性能得到了发挥,毛笔“在场”。隶书中墨色也开始混进了一点,纸张也有了一点点作用。从篆书到隶书时笔开始“在场”,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的在场”意思是人的个性化、主观性得到了体现。书法发展到行草书和楷书,行草书和篆书、楷书的最大区别是大量的弧线的出现。比如说“塲”字中的“勹”,在楷书、篆书和隶书中它都是折笔,而在行书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写成一个弧形。比起楷书、隶书、篆书,行草的写法非常顺手,“一顺手”,人的性情就开始出现了。之后心理和生理变得合拍,草书中手腕的符号性东西越来越多。
篆书、隶书之后,正好到王羲之的时期,他把书法推进到了行草书。行草书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真理”。什么叫做“真理”呢?一般意思上它被称为“符合论”,是西方哲学中认知论的产物。也就是说,我认识一个东西与事实相吻合,所以这个东西是正确的,被称为真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在现象学中,“真理”指的是一切相关(境遇)存在者使其(如其所是)存在(在场)。其中境遇在书法中指的就是笔墨纸砚。笔为“用笔”,墨为“墨法”,纸为“其相关性能”,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字帖也是需要在场的,并且需要通过字帖去选择与它相吻合的笔、墨和纸,只有在笔、墨、纸和字帖都“在场”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还原”或者说“真理”出现了。
“真理”的出现使书法回到事实本身,在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偏离了书写本身,就比如说我们的老祖宗做了杯子让我们用来喝水,结果我们却用它去做贡品或其他的,所以这个时候它偏离了事实本身。王羲之是怎样让书法回到本身的呢?这就涉及到最早的时候我们给书法的定义、命名,“書”字与“契”字相对。许慎《说文解字》序言中有一个词“书契之作”,文字学说将“书契”解释为“创作的文字”。《说文解字》在后面的章节中对“书”字有两个解释:一,著于竹帛;二,如也。“书”与“契”是完全不同的。“契”的本意是用刀子刻画。中国的文字系统被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书”系统,一个是“刻”系统,“刻”系统被称之为“镂于金石”,与“书”的“著于竹帛”比较分析,竹帛是软材料,金石是硬材料。使用软材料,记于竹帛上的文字成为记述性或记录性的文字。而刻在硬材料上的文字是纪念性的文字,它并不是为了传递感情,而是为了记住事实本身。文体不同,对待它的方式也不同。大部分隶书、篆书作品是刻于石头上的,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史”实际上是一个“契史”。王羲之让书法回到了“书”的本身,我们现在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很多都是书信,王献之《送梨帖》,怀素《苦笋贴》,杨凝式《韭花帖》,都是别人送东西过来,他们非常喜悦而作,但是并不需要刻到石头上传之久远。王羲之时代的文人书法特色之一就是大部分都是手稿手札。
“回到书法本身”,首先它是著于竹帛的记述性文字。中国古代的文字很多是动名一体的。比如说“书”,既指实体书,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比如“于钟华书于湖上”,这个“书”就是动词。毛笔的“笔”字,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动词的“动”是指轻快便捷地书写,是一种轻快便捷,放松状态下的书写,因此二王书法不是追求雄浑凝重。“書”下面有个“曰”,大家拿着毛笔去写已很轻捷,还要表现出像说话一样很轻捷,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这些语气以视觉的形式展示在我书法里就是要有大、小、轻、重,也要有抑、扬、顿、挫。这就是书写本身。所以谁把王羲之的字写的大小都一模一样,状若筭子,便不是书。
王羲之的功绩是使书法得以拨乱反正,回到了书写本身。他使所有的东西都“在场”,特别是“人的在场”,真理显现了。之后的书法史是由一个文字的演变史发展成了书法家的风格史。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最终找到了这个真理凝结成“法”字的是王羲之。
 
二、王字的主要特征
锥状的毛笔,也称为“毛锥子”,最原始的锥状在运行的过程中一个保留了锥状,一个走向了刷子状,所以毛笔的形状其实有两种,可分为“圆笔系”和“方笔系”。王羲之把它转化了一下,这个转化是有艺术倾向的。线条由刷子的形状经方笔,再经铺豪变成像飘带一样。但是王羲之说不够艺术,为什么呢?以前的飘带是以正面示人的,正面没有视觉效果,所以必须要画侧面的。一根线条就像人的脸一样,一个铺豪给出它侧脸,就是侧铺笔法,是王羲之的一大贡献。这时,墨“在场”,笔“在场”,纸也“在场”,还有什么?神韵。王羲之的贡献就是把纸这个空白激活了,使书法的空间也被激活了,书写者的空间意识更强了。“激活”是指使空白由“余白”变成了“留白”,使平面的纸变成了有厚度、有空间感的立体的纸,变成了有纵深感的空间。因此,王羲之的线条就很有风致,空间感很强,我称之为玲珑剔透。
字如其人,就是要追求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从生理角度(健康美)讲书法线条,一要圆,这个圆不仅仅指用笔的圆,而是指线条出来的圆的程度;二要有厚度,这个厚是指气的厚度,书法也会有气场。这就是书写者修为出来的感觉,也是这个人的整体修养在书法中的折射,学问进入到血液里去了。就如现代的美女自称比林徽因美,可能她的身材比林徽因好,脸蛋比林徽因漂亮,但是她的学问、气质永远赶不上林徽因;三要通,线条要通畅,就像血液在血管里要通畅,不能有血块梗阻;四要润,前三者加起来就是润,就像人一样面色红润,看起来就健康,外在的光泽是一种内在的体现。
书法在心理角度(心灵美)上要与中国的文化相契合。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内敛,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不同的书写者会表现出儒、释、道不同的文化内涵。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视觉艺术,书法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形式,是不够的。视觉上的顺眼,要以背后的顺手和顺心等内在因素的叠加来支撑。时代会选择有文化底蕴的书家来传承书法,而不会选择一个会写字却没有文化的人。
 
 三、临习王字的主要技法
1、王字的主要笔法
侧铺。侧锋是中锋的一种,两者并不是相对概念,中锋相对的是偏锋。中锋有两种,一种是圆笔的束毫,一种叫方笔的铺毫。侧铺的方式,首先要把毛笔打开,发挥其“齐”的性能,把毛笔的这种“齐平”的状态作为自然形,在打破毛笔的自然形的过程中把一个字完成了,又回到了自然形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锋面的自然转换。另一种叫卷锋,毛笔在入笔的时候走了一个弧线,不是直接落笔而是拐了一个弯,也就是前面卷了一点走过来,这个需要我们慢慢地琢磨。
斜执笔。指法是执笔里很重要的一点。指法包括几点:第一,是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如果是站着五指执笔法,这时的毛笔是垂直的,不容易斜,三指执笔法则很容易斜。如果毛笔前面是刷子状,则需三指执笔法方可侧铺。另外,执笔高低也很重要。在笔杆中间靠上执笔写字时会很灵便,靠下执笔写字有力度但是轻便不够。第三,毛笔握的深浅很重要,握的太深,写的字容易拙厚而不容易轻便灵动。第四个,发力和不发力。要不要发力?不要,执笔要轻。
平动。平动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往复移动,一般指左右、上下、前后的运动。没有上下的提按和在一个平面上的旋转运动即所谓的绞转,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这个很重要。
挺腕。所谓的运腕其实是指腕不动,是要挺牢它,这才叫运腕,所以手腕千万不要随便摆动。
2、王字的主要字法
字法主要是造型和空白。造型就是把字当作人来书写,既要有头有脸,有胳膊有腿,使其有立体感。欣赏书法的字,就要能看出他的头、身体和脚,能看到这些,就基本上迈进了书法的大门。例如在永字八法中,点也叫侧,横又叫勒。我们要写好字,就要弄清楚点为什么叫侧,横为什么叫勒,以及蕴藏在这些名称后面的书写方法,这可能就是秘笈。讲究字的体,就是要写的有立体感,像人的身体结构一样,在书写的时候,字的中间部分一定要写的拢、写的紧凑、写的结实;头要与身体分开,这样会显得灵活;腿脚要写的灵便、要有动感。古人教授书法讲究口诀手授,口诀讲的是结构,手授讲的是笔法。
字如其人。第一,字要有姿态,有立、坐、行走、奔跑、昂首挺胸、蜷伏收紧身体;第二,字要有转侧;第三,字要有表情,有生活感、情趣感;第四,对于左右结构的字,要阴阳相得,左右呼应。
留白是书法的书写技巧,就是要把字写得空灵、通透。要守住盲点,也就是圆形或方形的右上方,凡在此位置的结构都要写得通透玲珑。
3、王字的主要章法
章法是指如果两个字放在一起,怎样使它们有关系。章法学就是一个关系学。
体相连。字与字之间怎么相连很重要,每个字都有体、头、两只脚,就像人一样,一个一个排队就是最简单的相连,这就是体相连。所以我们只要看懂了一个字有体,把体与体都对齐了,那么字与字最简单的连贯就有了。如果一行里边,体都对得很牢,那字与字自然就有关系了。
脉相通。脉是一个字的轴,脉是活的,轴是死的,轴是人只能围着它动,脉是潜在、跳跃的,但是脉可以用轴来说明。一个字有一个轴,比如“钟”字的一竖,写死了,能看到很清楚的就叫轴,写得很虚和、很活的、能够相通的,它是脉。
虚对虚,实对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运用到写字中,一边很虚和,那另一边就也得虚和一些,这就是虚对虚,实对实。
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如何让行与行之间产生关系,不是一行一行地排下来,就像写字时字字叠加不是书,行与行之间的排列也不是书,必须相互之间有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就是把左右结构的关系调过来,叫做“左右相得”。
空白,即如何留白。字与字之间的空白、行与行之间的空白。粗线条的字,字内的空白就会小,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要小一些,线条越细,字的空白越大。行与行之间留的空白一般都可以挤进去一行。
(课堂录音整理:马杏品)
 
 

 
王羲之 《初月帖》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相关文章

你应该了解的100道书法常识
学书法常识,墨香里的千年智慧
新春春节书法对联100条
菇勇者——汉仪小松茸来啦 手写可爱字体天花板
如何才能写好楷书?记住这几点,书法学习事半功倍!
中国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和代表作品都在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