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创作的双重阴影

2019-06-19 1,188 0 举报/投诉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现代中国硬笔书法发展的一个起点的话,当代硬笔书法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发展的轨迹由表面的“热闹”到内里的“沉寂”再到若有成熟的“反思”。无从逃避,自90年代中期后,硬笔书法陷入了渐趋低落的处境。只是,这种低落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衰靡,且反而内在地映衬着一种反思与自省。因而,自新世纪以来,硬笔书法又重新步入人们的视线,不过,此次来得小心谨慎,带着一些积淀,但更多的是反思和探索。

如今的硬笔书法虽有“好转”的趋势,但当我们细心审慎的时候,又不难发现,从艺术创作层面上来讲,硬笔书法还做得远远不够。

一、毛笔传统的束缚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传统艺术,硬笔书法不可抛弃传统这一根基。而作为传统。对其过分的依附,必然使其本身畸变为书法创作的桎梏。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更加自主,对传统经典文本的选择也愈加多元。但是,这种选择却似乎永远走不出社会时代审美倾向范畴的限制。人们一味效仿毛笔书法的经典法帖,难以走出这一束缚。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的,一是作者的审美心理,认为硬笔的必须模仿毛笔的“艺术因子”,从笔画、结构到章法,似乎只有像了毛笔书法,才能称得上是艺术作品;二是大赛的指挥棒的作用,主要硬笔书坛的一些赛事,说实在的,这些赛事在评比尺度上是侧重于对传统的“复制”的,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落了个“非艺术”评比的“头衔”。但是,这种坚持却反而形成了一种桎梏,致使创作主体的性灵、观念遭遇了“失却”。

在重传统的大的氛围下,如今作为个体性硬笔书法艺术创作依然显得微弱。这实在有些过了头,因为艺术发展的规律,就是要求艺术个体立基于传统,但更多的是要创新。当然,在充斥着翻版传统的当代硬笔书坛,也并不乏具有独立意识与创造精神的中青年硬笔书法家。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得到的最大启示不是对其传统根基的重估,而是对其如何超越这一限制过程本身加以演绎。

不难发现,对传统的过分迷恋导致的结果是不是创作的“创作”。他们显然只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毫无自己的艺术语言,只是对传统的简单熟化与定式,于艺术形态,这都是致命的。因为,熟化与定型则意味着艺术生命意识的淡隐直至失却,同时也必将导致创作本身无从深入、无从创新。

二、外在美追求的偏颇

事物的美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外在的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你的眼球,引起你的注意,甚至还能引起你的“冲动”。但这种感觉往往持续的时间不是太久,人们在“领略”了这种美之后,而更多地注意到她有没有真正的内涵,有没有内在的美,这种美能够让人慢慢“品尝”,是一种永恒的美。

如今的硬笔书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重外表华美的包装、重大幅作品的“制作”、重线条的张扬跋扈。

这与人们的心理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与浮躁的社会背景也是相吻合的。有一种观念上理解的偏差,“与时俱进”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因而在我们进行硬笔书法创作时,不失时机的将现代装帧、影像等现代技术嫁接到硬笔书法作品上来,如果说是在已经完成的硬笔书法作品上来个锦上添花,并且与作品相互配合得和谐,相辅相成,又何尝不可!问题就出在,众多的创作者不是进行的艺术创作,而是简单的制作加工,不考虑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氛围,而一味地重复着“桃红柳绿”,格调极低,品位极差。重大幅作品的“制作”,其实作品的大和小本不作为作品成败的因素,大的作品可以是好的,小的作品同样也可以是精品。问题就在于有些作者在创作作品是不是根据自己主观作品的欲望,而是为了迎合某种因素,比如大赛大展的需要,而硬着头皮作长篇巨制,其作品的内容由于失去了创作的灵性,大多是在疲态的情况下完成的,因而失去了艺术作品所要求的诸多要素。重线条的张扬跋扈,还是追求的一种外在的东西,喜欢发挥得淋漓尽致,生怕读者看不懂,不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往往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缺少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意蕴美。其实,高明的硬笔书法创作好手,往往是笔短意长的,用笔点到为止,简约蕴藉,让人有想象的空间,并充满着无限艺术的机趣。

其实,要走出这两种硬笔书法创作的阴影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其一,走出传统的束缚。在创作理念上要以艺术创作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受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丧失自我。在传统已有一定积淀的基础上寻找硬笔书法自身的语言,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如果总是躺在毛笔书法经典的温床里睡大觉,谁来完成硬笔书法艺术的使命?这样的话,就不得不让我们从硬笔本身入手,走出一条具有硬笔书法自身特色的艺术之路。其二,打破简单追求外在的华美,而充实作品的内在美。需要从两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心理上,不要单纯满足于外在的东西,也许这种外在的美能获取“某些人”的欢心,但能得到长久的肯定,必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能经得起考验的是作品的内在美。因而,要摒弃表面的虚荣,获取内心的宁静。二是在创作手法上,从张扬的外表转化为内里的锤炼,在重功力的同时兼顾情趣的生发,能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这就要求作者在深入传统临习经典的同时,还能重学养的锤炼,以深厚的线条功力为基础,用高深的学养来支撑和提炼,恐怕硬笔书法的内在美离我们就不会太远了吧。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