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梳理:熊秉明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2019-06-19 1,039 0 举报/投诉

传统的梳理:熊秉明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有人说:注意空白的运用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其实,也可以说,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本身就是容许许多空白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论语》中也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虽然讲“学”,但他所讲的内容大概只是“好古,敏以求之”的内容而已,是有所“止”的。后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可见,对于“为”、“知”的节制态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共通精神,并不只是讲究“无为”的道家独有的。

《易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者”,是凭经验不能认识、不能验证的。所以,它接下去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疾”与“行”都是属于“形”或“器”的,因此,都是有限制的。同样,《庄子.齐物论》中也说:“辩也者,有不辩也。”老子也讲了很多“大”的理论。这些既可以说是一种辩证法,但也可以说,是对“形”、“器”范围的努力的一种有限度的看法。《鬼谷子》是一本纵横家的书,同样也受了这种影响,它说“圣人”是“以类知之”,或者说是通过概念、分类去认识事物的,但他还比不上真人的“同天而合道”。

既然最高的道理被认为是不能通过“形而下”的努力去达到的,那么,教导的方法便不能单纯采用分类、逻辑的方法。所以,孔子说:“善譬可以为师”。而象墨子那样要“立仪”而后言的做法,后来便被人轻视了,认为它局限于逻辑的范围,是“蔽”于逻辑了。

这样,“空白”与形象性,便成了中国古人教导方法的一种特点,体系化、明确所指的做法,只成了引导人们入门的方法,没有受到尊崇。比如,亚里士多德研究修辞是从分类开始的,中国则不重视这一类;西方的军事著作从具体特征讲起,中国的军事著作则讲一般原则;国际象棋的研究也是分类而渐进、通过研究各种具体特征而进步的,围棋则只总结了一些口

[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