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名称辨

2019-06-19 678 0 举报/投诉

章草名称辨
    章草名称之由来,这是一个自唐代以来就各有说法的老问题,就像摘文、隶书、八分等名称之由来一样,辨不清楚,但有共识。章草就是指那种字字皆独立而不相贯联,带有八分书波势的草书,流行于两汉,是早期的草书。    在前面“两汉简犊的书法”一章谈到了西汉宣、元以来至东汉的简犊上所见的汉人草书,这些草书虽然笔画之间有勾环连结,但都是字字独立而不相贯联的,而八分书波势却是可有可无,有的几乎通幅不见波势.如武威木犊《公孙君方》,不同书手所写的草书风格差异较大。

    汉代草书发展到魏晋以后,一是更加流便放纵,逐渐摆脱隶书的影响,连绵萦带的今草开始流行,一是保持原来的形体,增加华饰,变得工致而程式化,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松江本),西晋索靖《急就章》等笔画都含有浓重的八分波势。《月仪帖》、《月仪帖》等刻帖在屡经摹刻时,会有些微讹误失形的可能,但基本上还是会保存原来形体的。汉代草书的发展和汉隶一样,隶书在汉末魏晋,不是简捷流便,刊落波磔,向行、正书发展,就是夸大、固定波碟的特征而程式化起来,故魏晋工整一路的隶书,变得方削刻板,如脱壑模。来源书法 屋,。    魏晋时许多书家喜将《急就篇》用草书来写,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下“跋章草急就补亡后”云:颜师古注《急就篇》,“尝得皇象、钟繇,、卫夫人、王会稽《羲之)等篇本,备加详核。今世所传惟张芝、索靖二家为真.皆章草书。”因魏晋时隶书除用于书写碑铭外,日常所写书体,隶书已渐为楷书所代替,而草书又一直是很时髦的书体,所以书家都用草书来写《急就篇》。这些名家所写的《急就篇》,自然成了当时人临摹的范本,影响深广。    汉代所用字书,如《苍颇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纂篇》、《滂喜篇》等皆四字或七字为一句,断若干句为一章。东汉崔V四民月令》日:“正月砚冻释,命幼童人小学学篇章。”篇章即字书也。《急就篇》七字一句,分三十一章,每章六十三字,晋宋以后人俗称为《急就章》。如张怀W.《书断》上“章草’中引南朝宋王惜的话:“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云:“浩既工书,人多迁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二王以后,今草渐行,南朝人为了将新流行的今草与古典的草书加以区别,就将魏晋时名家所书《急就章》的那种草书书体称之为“章草”,即《急就章》草之略称。所以孙鑛之说,倒是近乎道理的。    至于章草产生于何时,古人自然是模糊的。即便东汉人如许慎、蔡邕、赵壹,也说不明白。魏晋以后,更是指一名流为始作俑者,这和指隶书为程邈.八分为王次仲,行书为刘德昇等,情况类同。大量秦汉简犊的出土和发现,对这些书体的产生和演变,展示了甚为清晰的脉络。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