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的贡献

2019-06-19 1,163 0 举报/投诉

蔡邕的贡献
    蔡邕是中国书法史上博学多才而具有诸多贡献的书法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书法水平之高及富有创造性,还在于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与撰述,他为汉代名公巨卿所写的碑铭极受重于当时,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其生平的依据,可惜书迹多已失传,难见其面貌了。
    蔡邕生当东汉顺帝阳嘉二年—东汉献帝太师湖广。建宁中,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萤卓当政时,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弟,补待御史,又转侍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后拜左中郎将,故人称“蔡中郎”。封高阳卿侯。及王允诛董卓,收琶人狱,死狱中。善文辞,通经石,解音律,名天文,工书画,搜长篆隶书。
    世传尝人滋山学书.于石室中得一素书,篆写李斯及史摘用笔法,因诵读三年,遂达其旨。

    嘉平四年,灵帝命蔡邕与堂澳典书“六经”于碑,立于太学门外,碑始立,观览攀写者,车乘填塞街陌。又传尝于鸿都门见工匠以垂帚成字,而创“飞白书”。
    晋卫恒,四体书势,谓蔡琶:“善兼,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邯郸)淳也。”
    其后历代书论家、鉴赏家对蔡琶书法均有甚高之评价,如唐张怀瓘《书断)卷上谓蔡琶飞白书“得华艳职荡之极”,又将其八分,飞白列人“神品”,大篆、小篆、隶书列人“妙品”,并评日:“体法百变,穷极尽妙,独步古今。”又日:“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唐窦众(述书富)云:“伯暗三体,八分二篆,启荣奄弧,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峨极层献。”唐李旧真(书后品)列其书上之中品,云:“蔡公诸碑,唯有(范巨卿)风华艳丽,古今冠绝。”
    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云:“中郎变隶面作八分,魏晋以来,皆中郎之法。”琶以博学多能,后人祟尚其书,多以汉末石碑附会为蔡琶书。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但所书汉碑较可信者,有(鸿都石经》(现有《熹平石经》残石)、《真定宜父碑》、《范巨卿碑》等,书论有《大篆赞》、(小篆赞》、(九势》、(隶书势》、《笔论》诸箱。有《蔡中郎集》已铁,现有后人辑本。
    蔡邕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最巨者为书(熹平石经》(一说《五经》)一事。蔡遨奏请正定六经文字,获灵帝批准,又将经文亲自用朱笔书于碑上,由匠人铸刻而成。六经为播家典籍,因此,此事不仅使其书法成为文宇之楷模致使攀观者车乘城塞街路,而且对于历史文献之整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蔡也书碑引起如此强烈轰动的杜会效应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罕见的。这不音是一次大规模的书法展览,群众性的书法学习观摩活动。可惜此碑几经徙乱,荡佚无存,传世旧拓,多为宋、明重刻本,直至1922年始被徐森玉、罗振玉、于右任数人及北京图书馆所得。历代翻刻之本甚多,兹不赘。
    蔡邕在书法史上另一大贡献为创“飞白书”。所谓“飞白”是指书法线条若断若连,丝丝露白,此种笔法很适于行书及行草书的创作。蔡邕的行书我们已无法看到,传世临本亦不可信,如临书蔡邕所书《诗经》,如此书有充分依据,那么蔡邕,创立楷法当在钟、王之前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但是,在蔡邕之前,中国书法已有了行书萌芽,从汉简中的行书及章草式的点画都是较实的,无追求“飞白”之创意.或有若断若连者为书者追求速度而成。蔡邕从刷墙工人扫出的线条中受到启发,创立“飞白”笔法,实在是一个天才的发现!因为“飞白”书最适用于行草书的抒情性,故后世行草书家多醉心于此。此种笔法要出以若不经意,如刻意追摹则成工匠之技矣。
    对于蔡邕创“八分”说,因“八分”的起像及名称甚多,故包世臣之说未能作为定论,又以学者多将蔡文姬述采用“八分”之说认为伪托,故我们只能姑且认为蔡邕善“八分”而未必由其创“八分”也。
    蔡邕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故所写碑文甚多,如《九疑山碑》、(伯夷叔齐碑)、(王子乔碑》、(琅娜王傅蔡朗碑》、(郭泰碑》、《郭林宗》、《太尉乔云碑》、《太尉陈球碑》等,以蔡邕之才艺,名公巨卿多请托其作碑文而书碑,封建社会对死者多溢美不实之辞,故撰碑文、书碑便有“谈墓文”之讥消,唐代大文豪韩愈、大书家李琶均不免于此,但蔡琶对此颇为清醒,他对自己所书碑文唯感到“无愧色”的是《郭泰碑》,史书载此事云:
    “东汉郭泰,字林宗,学富五车,博通坟典,曾为太学领袖,名展京师,一言一行,天下儒士奉为规范……后党锢祸起,知名之士多被害,而林宗以当政举其为‘有道’不应得免.死时四方之士皆来会葬,蔡邕为撰碑文,事后,蔡琶谓卢植月日:“吾为天下人作碑铭多矣,未尝不有惭,惟为郭有道碑无愧色耳。”
    由此事也可以看出蔡邕的真实人格,那些为王公巨卿绪绅之辈“捧死人骨头”作碑文书碑的文人书法家比比皆是,但他们并未像蔡邕一样“有惭”,或有愧疚而不敢不肯直言,蔡邕只承认他为自己所写的郭泰碑“无愧色”,也就是名符其实,这种自我批判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蔡邕精能书法,故书论亦极精到,如《篆书势》云:“......纤体放尾,长翅短身,扬波展激,鹰趾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可谓将小篆的形态特点写得活龙活现,其书论(笔论》与《九势》文字虽短,而旨意精深,后世论书者,多以此为纲。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