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的曹喜和篆书流派

2019-06-19 1,649 0 举报/投诉

汉代时期的曹喜和篆书流派

    汉代书家中,根据史载,以风格闻名于世者,当以曹喜为先。
    曹喜,字仲则,主要活动于东汉章帝(78-88)时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卫恒《四体书势》载:“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唐张怀灌《书断》称曹喜“章帝建初中为秘书郎。篆隶之工,收名天下……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由此可见,他在李斯小篆的笔法中添人了六国古文的悬针垂露之法。技法的改变导致风格的形成,因而对当时及后世的篆书颇有影响。曹喜小篆,今无遗迹,在他之前的西汉小篆作品罕见悬针之法,但曹喜以后这种讲各特征的篆书却大量出现。从东汉《袁安碑》(92)与《袁敞碑》(117)到许多汉碑碑额,如《尹宙碑额》(117)、《韩仁铭碑额》(175),《王舍人碑额》(183)上的小篆来看,均有悬针垂露之法。这些作品出现于曹喜活动的汉章帝之后,显然受到曹喜篆法的影响。
    从史料分析,曹喜的小篆最早影响了同时代的书家班固,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张怀灌《书断》记云:班固“官至中郎将,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班固与曹喜同乡且为同时代人,由此可窥曹喜在其生前“收名天下”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篆书风格流派。后世称之为“悬针法”(《唐玄度十体书》)、“垂露篆”(《梦英十八体书》)。《金壶记》更描述为:“喜小篆法,垂枝浓直,若燕叶。”
    对后世的影响中,蔡K和邯郸淳可视为其流派的延伸。卫恒《四体书势》云:蔡邕“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这是在曹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前引《书断》所言,由汉人魏的邯郸淳亦师法曹喜并再传韦诞和卫凯,而且一直影响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传世著名的魏《三体石经》中的小篆,即为“垂露篆”,传为工吴皇象所作的《天发神谶碑》也以倒薤叶法,此外碑额、墓盖上的篆书,均可看到曹喜小篆的流风。诚如后魏书家江式在其《论书表》中所云:“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曹喜开创的小篆流派,在东汉代表了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潮,所以接受者也多为儒家正统道上者。这不仅是因其书法所使用的文字是正体(小篆在汉代已属古文字范畴)、也是因其创作题材多使用于庄重场合,碑、49、石经自不待论,后世更以这种风格的小篆题写五经篇目和书章表,“谓其点缀如轻露”。。说明即使新书体风靡,篆书的古典装饰美依然具有魅力。东汉后期草书大盛,作为最早出现的书法艺术流派,比较之下,篆书流派的接受面和使用面均不甚普及,更不能代表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所以东汉的流派现象,在曹喜同时代的章草书法家杜操身上,反映得吏为充分。

书法

书法讲座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