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墙阵马 沉着痛快—米南宫的“刷字”

2019-06-19 1,483 0 举报/投诉

风墙阵马 沉着痛快—米南宫的“刷字”

    米芾的巨大成就在于他自诩的“刷字”。这个所谓的“刷字”确是意味深长,自古书史上哪里有刷字的?这分明是突出他的独创性。正是这“刷字”所刷出的艺术风格,才引来了苏东坡对米芾的盛赞—米芾书法“真、草、隶、篆,如风墙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书法的另一大特征是他给自己的定位“集古字”。这个“集古字”十分了得,清人王文治曾赞美说:“天姿辕栋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书史上没有一个书家或书学家像米芾那样,既自称为“集古字”,又对古人表现出特别的“厌恶”情绪,动辄“恶札”、“恶习”的骂不绝口,从来不把古人放在眼里。而另一方面似乎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对古人痴迷。在二王不多的几幅传世摹帖中,出于米临的就有《中秋帖》、《鹅群帖》等,甚至一向被确认的褚(遂良)摹《兰亭序》,亦被专家猜测为米临。其沉迷传统之行径令人赞叹。他是一个地地道道地把二王写意抒情性书风推向巅峰的人。假如单纯继承、沉迷传统的“集古字”而不思进取,则米芾就不可能有后世的显赫声望。他使用了“刷字”手段,面对着法度森严的晋唐书法,予以大肆改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洗二王恶习,照耀皇宋万年”。于是,号称“风墙阵马,沉着痛快”的“米体”独步书坛并在书史上大放异彩,成为“尚意”书风中最风流调镜的一种风格。莫言书法。
    米芾的“刷字”往往会给人一种误会,以为写字速度很快,其实不然。米芾作书是十分认真一丝不苟的,并非不假思索地一“刷”而就。
    米芾在点画和结体上,“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注解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他的字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过折的变化。

      【北宋】米芾《研山铭》(局部):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38厘米,共分为3段.《研山铭》较之《多景楼诗》、《虹县诗》等帖少了些飞白灵动之感,但更具刚劲竣拔、奔腾张扬、沉着痛快之势。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显德重,端庄之中含婀娜。此乃米书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之精品。着“下展霆’的“震’字.陡然一笔细如蚕丝.整体却德如奉山,险绝笔法登峰造极。正如乒乓球的埃边球,又像足球弹在门框上再进网,真是妙处难与君说。

    米芾的字,常有侧倾的体势,还有欲左先右、欲扬先抑的用笔理念。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打造骏快飞扬的神气。他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深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在章法上,米芾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抒。

    【北宋】米芾《蜀素帖》(局部):
    《蜀亲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有乌丝栏。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书于宋哲宗元枯三年(1088年)夏历九月二+七日.共书自作各体诗8首,计71行657字.署有“徽’字款。因蜀素表面比较粗糙.丝织品吸水性弱,米芾用笔又快.书写时又全力以赴,所以线条显得枯竭自然.这最能体现米芾刷字之意味,是宋“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此帖因有二王书法的神韵而更清健潇洒。此卷书法比《若溪诗帖》更为明快清劲,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奇险.几乎无一字平德安详,但敲正相生.通篇和谐,笔势翻飞而不离法度.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苔溪帖》、《蜀素帖》、《虹桥诗帖》、《多景楼诗帖》等。这些传世墨迹运笔顿挫而丰富,线条劲健俏丽,笔锋的轻重转折游刃有余,结构舒展妩媚,整体布局气韵俊逸,俨然一副魏晋士大夫优雅的形象,十分可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当米芾的书法誉满朝野之时,“米家山水”亦使洛阳纸贵。其创立的“米点效”法,一改传统技法的不足,极为出色地表现了江南山水间的烟云变幻瑰奇和风雨迷蒙无际的景象,在中国画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董其昌对其高度评价曰: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为之一变,天下之能毕矣。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