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新青年创作群体林立

2021-12-28 140 0 举报/投诉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美术的大量涌入,新潮美术在中国美术界盛行。一些思想敏锐的青年艺术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表现手法,突破传统艺术创作模式,兴起“85美术新潮”。一时间,艺术思潮迭起,创作群体林立,风格流派纷呈。

中国画在这种开放宽松的时代氛围中,也有多方面的拓展:有的画家致力于重彩、淡彩、没骨、线描等传统技法的创作;有的画家将文人水墨画的发展成果融入现代艺术,或进行泼彩、泼墨实验,或强化水墨渲染,以强化绘画的写意性;有的画家则偏重于吸收西方古典和现代绘画的造型理念及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多种绘画新样式,使中国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美术院校培养的一批毕业生开始活跃于中国画坛,成为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邢庆仁的《玫瑰色回忆》,何家英、高云的《魂系马嵬》,赵卫的《陕南记事》,周京新的《扬州八怪》,刘泉义的《苗女》,袁武的《大雪》,孙本长的《河原嫁女》,施大畏的《归途西路军妇女团记宝》,唐允明的《野山》,万小宁的《木瓜花》,罗彬的《折子戏》……表现出一代青年画家新的创造力。

赖少其的《孤云与归鸟》,方增先的《母亲》,刘大为的《阳光下》,张明堂、赵益超的《晓色初动》,王玉珏的《冉冉》,喻继高的《梨花春艳》,王有政的《倦旅图》,王迎春的《金色的梦》,刘文湛的《红土系列》,陈家泠的《不染》等作品,显示了画家们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扎实功底,并孕育了他们后来多方面的成功。

金奖作品《玫瑰色回忆》用明快的基调,抒情的手法,虽然画面充满了现代感,但中国传统笔墨技法仍是作品内在的灵魂。

郭明堂的《山情》、张明堂和赵益超的《晓色初动》,没有抛弃传统的创作方法,而赋予了国画新的生机。

孙本长的《河原嫁女》描绘黄河流域村民嫁女的情景。画面采取全景式构图,使行进在黄河古道上的迎亲队伍与山河融为一体,色彩单纯统一,造型朴拙浑厚,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反映边疆风情的作品,如安林的《藏女》、陈孟昕的《帕米尔风情》、周荣生的《草原之梦》、吴映强的《原上草》等。

另外,林若熹的《春夏秋冬》、周彦生的《岭南三月》、刘怡涛的《幽林泉石》,这些花鸟作品已经初步摆脱了直观再现的描绘方式,以富有现代感的色彩和画面构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本届国画金银铜奖作品共59件(写意画33件,工笔画26件),占据获奖总数的20%。按创作内容细分的话,人物画34件,山水画15件,花鸟画10件。从地域上看,获奖作品主要集中于广东(9件)、山东(6件)、陕西(6件)、河北(5件)、湖北(4件)、浙江(3件)、江苏(3件)。中国画获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是画院与院校。64位作者中,40.6%来自画院,有26位;31.3%来自院校,有20位。据美术报记者统计,国画金银铜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41岁。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