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019-06-19 854 0 举报/投诉

篆刻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篆刻(印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但它不是人的主观随意性的产物.而是同其它“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一样,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其体说,篆刻艺术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态美在印人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反映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也是现实社会生活长期积淀而曲折产生的。我们从遗留至今的印章作品来考察,如以自然界动植物为对象的肖形印和以篆文为主的玺印,都是现实生活美的直接和间接的反映。

图:肖形印

    1,肖形印    肖形印又称形肖印,元明时又称图像印,或“图章”或“鸟虫印”等。这与铜器的生产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肖形印,可能就是为制作鼎彝的单个纹饰的模子。随着印章的使用,而逐渐形成单个的肖形印。它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反映动物方面的,如春秋时代的鱼印,这鱼纹造型与半坡出土彩陶上的鱼纹,和陕西岐山出土的殷父癸解铭文,以及陕西博物馆藏的周代簋盖内铭文的“鱼”的造型,结构极为相似。又如传山东出土的战国时夔印,它与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的殷铜鼎上的夔纹结构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一取圆形一取横方形,这说明一占代制铜工艺师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条件而因地制宜,灵活处置,夔也是当时人们想象中创造的神兽.《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人海七千里,其_.卜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人水则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又有传说“夔似龙,无角,一足”.    人为万物的主宰,在古代肖形印中反映人的形象和生活的很多,如河南商邱出土战国时代的骑印,(见《宾虹草堂藏古玺印》)黄宾虹释此为“获麟”.椭圆形,此印造形与战国时代铜兵器“郑子戈”图徽接近。另与山西宁武汉墓出土的画像砖刻图之形很相似.《宾虹草堂藏古玺印》中还有战国时的武士印,二印中武士,皆一手执剑,一手持盾,方者作进攻状,圆者作防卫状,有人释为占代士兵操演的“干舞”、“盾舞”。    从以上人为主体的肖形印看,不仅反映当时人的社会生活,而且表现了人作为世上上宰的力量.前者能将动物猎获豢养,供人娱骑,后者表现了部落之间的战斗,以及有攻有守的战斗形态。古代印人能将这种题材,根据印章特定的狭小的方或圆形,加以变形处理,使之恰如其分地安置在这个构图中,并表现得如此概括简练,即使在今天不来,也是很了不起的艺术手段。    到了汉代,肖形印反映现实生括的内容题材更加广泛.这当然与时代的前进、先民们在印章艺术领域的制作经验的不断丰富,表现能力的不断成熟是分不开的。从传世的作品来看,常见的有虎、凤、鹤。鹿、马。牛、羊、鸡、犬等动物;有反映人们生活面的广泛多样化,如表现文娱生活方面的有“鼓乐’、“歌舞”、“戏兽”、“杂技”等;反映生产方面的有“牛耕”、“驯兽”、“牧羊”;反映建筑的有“门楼”、“屋庐”以及“战斗”等,还有自然界花、鸟、虫、鱼等题材的。它们在处理手法l:,有的简练概括,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还给予夸张或变形,在方寸之地,聚集两个以_七形体,聚散得宜,构思巧妙,虚实有致,雄强浑朴。还有一种刻有神怪之类的图象,如人面鸟身有双翼的“禺疆印”,人一首、全裸、龙身的“伏羲印”(图30)以及“神人操蛇”“神人御龙”等,这些作品,虽属怪异,。但都与当时社会凤尚、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
    2,文字印    中国文字(汉字)从它产生叶代起,就具右象形的特征,如。《易·系辞》中说文字创造“仰则观象于夭,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中国文字反映自然的最早说明。后来适应复杂事物的需要,象形之法用不过来,于是又在象形的基础上产生了“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方法,形成新的文字。    文字的造型形体,多是象形或在象形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说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又如何使人感到美呢?它所反映的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又如何呢?这就需进一步剖析文字组成的具体因素了。    文字的结体,是由各种粗、细、长、短形状不同的线,以横、竖、直,曲、转.折等不同方位合理分布组合而成的。形虽不同或类似客观事物的外形,但它分布构成的“理”却与客观现实生活的内在的“理’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如结体的匀称、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形式结构的特点,在文字的构成上都有或多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结构特点或生活活动中的规律.如“立”、“坐”、“行”的结构均衡、对称、变化而又统一等。对这些形式结构认识掌握与运用自如,确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故能使人感到舒适、自然、美观。    文字(篆文)成为篆刻作品的组成因素,这固然与文字本身的结构和线条美,可以构成篆刻作品美的因素有关,但文字的排列,不一定就等于篆刻作品。因为篆刻艺术是由一字或多字所组成,它不是单个独体字的拼列,它们之间还有一个互相协调统一的关系;另外文字是符号,是单一的无个性的存在物,而篆刻作品是由人的智慧再加工组合而成,它还其有人的因素在里面.这正同文字发展到书法,是由书写的实用发展到书法艺术的关系一样。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又有质的区别.郭沫若曾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表现r多种不同的风格,表现了对艺术美的有意识的追求,但作为在玺印中的文字,确较铜器上的铭文的安排处理、具有更多有意识的行为,尤其是战国晚期至秦汉的印章,更趋于自觉成熟.它人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    古玺中有不少吉语内容的,如“宜有千万”、“昌内大吉”、“宜士和众’、“敬事”、“出内大吉”、“修身”、“正行亡私”、“宜官’、“宜王”等,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生话准则等内容。    还有大量的官、私印玺,从其内容来讲,主要是为了“凭证”而实用的。但从其美的观点来看,也同样反映了客观事物和主观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特点,是现实生活本质的概括与抽象的表现。同时也其有如均衡、对称、虚实、呼应、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等美的一般规律。从上述的吉语玺,以及“司马之玺”、“计官之玺”等官印和“肖斗”、“王成”等私印中可管窥一斑。

相关文章

刘海清篆刻作品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韩明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