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
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
《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
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
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
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
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
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
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
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
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
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
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颜勤礼碑》基本笔画详解

基本它无论多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
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1)点

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谨,
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
这都是由于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左尖横:轻触纸后,向右渐行渐重,
不可起笔就向右扫,这样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
最后逆收,如“左”数横及“行”横。

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如“直”第一横、“日中间横。

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
如:


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
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
如“依”左竖,“馆”右 “官”左竖。
(4)撇

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
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5)捺

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
初学者要认真仔细揣摩其用笔方法,不可写成“翘脚”状。

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是颜书中的代表作。
现将颜真卿勤礼碑原碑与拓印对照,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