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塌了就算万幸,这要是通车以后塌了得是多少条人命啊
做工程避免不掉出事故,提前坍塌更是好事,总比使用中的大桥垮塌要好的多!提前坍塌的损失是最小的,也是检验工程最有效的办法!
地铁到底有没有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防洪排水能力,那也太可怕了?
地铁系统肯定有排水系统,但这个排水系统却不足以应付如郑州5号线这样瞬间涌入的海量洪水!
在地铁设计之初,都要为渗水、以及意外涌入的流水做应急准备,毕竟隧道也有定期冲洗的作业,但这些水量都不大,远远小于现在郑州5号线所面对的没顶洪水。所以虽然在隧道中有排水沟设计,同时也有排水泵房这样的设备,但这些设备通常要应对的可不是直接淹没掉隧道口的这种海量洪水。在郑州5号线这样的海量洪水之下,泵房里抽水泵根本无法应付,结果只能是淹没掉!
所以,在面对如此离谱的洪水时,地铁的应对之策就是“停止营运”!在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之后,地铁公司就应该按照在开通之时就制定好的“应急流程”,做出停止运营的决定。至少,在观察到车辆段外已经洪泽一片时,就要立即下令停运,将列车全部停靠在最近的站台,然后立即疏散乘客至路面。这才是地铁公司在面对这种无法抵御洪水的正确做法。
所以,地铁隧道中确实有排水设备,但却不是应对这种如郑州5号线涌入海量洪水的,它只能应付少量的渗水或漏水。在面对郑州5号线这种局面,就是立即停运、停电,疏散乘客。这是地铁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
总之,这件事情没办法赖到设备身上,就是有规章制度不依的事情。当时如果立即下令停运,然后将乘客疏散到地面上,就什么危险都不会有了。具体事例,可参看比郑州5号线洪水事故早两天的,在7月18日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的隧道进水事故,当时是山洪爆发,洪水涌入地铁站,直接灌入隧道。北京地铁没含糊,立即封站停运。这才是遵守“规章制度”的典范!
是有的,很多城市地铁建设可以帮助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极端的降雨情况,部分地区还建设了信息化预警,一旦有积水就及时预警处理。
青岛地铁1号线发生塌陷一人失联, 你怎么看?
您好,谢谢邀请。
据青岛地铁通报,7月4日9时50分许,青岛地铁1号线胜利桥站施工围挡处发生塌陷,直径约10米。塌陷处下方无施工人员,地面施工人员失联一名。现场正在全力以赴组织搜救和抢险。
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上午9:50就已经发生险情,到现在也还没有这名失联人员被找到的信息,那么他的安全,是令人担忧的。
已经近10个小时了,没什么进展。
很担心。
不过有点奇怪,工程塌陷处,下方没有施工人员。
而是地面施工人员失联。
显然,失联人员是在塌陷的时候,正好就在塌陷地的上方,随着塌陷一起失联了。
不知道当地是怎么抢险和搜救的。
不知道这个地铁1号线,是怎么建设的?
但是可以想象,地铁那么大的工程,挖空、土方应该很多。
如果不把支撑、防护做好,发生塌陷是必然的,出现人身伤害是必然的。
所以,这件事暴露出青岛地铁1号线的施工的安全管理可能有问题,后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要有安全预案,避险预案,救护预案。
才能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工人的安全,确保地铁工程,真正成为百年大计。
首先,不去评论这个事故的原因,以官方调查通报为主!在这里我只关心这位工人的安危,希望他平平安安!工地工人常常要冒着烈日及高温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工作环境复杂恶劣,危险时时都有,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说吧,几年前跟着老表去工地做工,一天下来衣服裤子全被汗水湿透,全身骨头像要散架了似的,辛苦一点倒也没什么都是为了生活,让你揪心的是危险,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地上工人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素质真的很差,有一次我们在十几层高的外墙架子上施工,有一位工友在架子上移动,因为一块木板挡了他的道他直接拿起来从防护网的破洞扔了下去,看都不看,我心一揪,如果有人从下面走过挨砸中就完了。有些危险是人为的,而有些危险你是无法预料的,有一次我们在一栋六十几层高的大楼腰部外架子上施工,当然我们都戴有安全帽,这是所有工地必须戴有安全帽才能进入施工的,有一块小木块大概是拳头的二分之一,不知道从上面哪层掉下来砸中工友的手臂鲜血直流,看得我心惊肉跳。有些人说工地工人工资很高,一天几百块收入,殊不知这点工资都是实实在在靠血汗赚来的,谁不愿意拿着高工资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然而,自身的条件限制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做既危险又辛苦的工作,为的是什么?家中儿女嗷嗷嗷待哺,还有一对父母需要教敬,想到这些再苦再累只有一个字干!所以我很理解这位工人,真的很希望他平安,因为亲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