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1)协商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该法还规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
(3)司法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只与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条和第53条的规定,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对于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被侵权人可以不经行政机关的处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村宅基地转让纠纷有哪些?
办案实践中,宅基地转让纠纷主要包括:转让人或受让人不符合宅基地转让的条件而导致合同无效;转让而未经村委会批准而无效;被转让宅基地涉及拆迁等补偿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城镇居民购买农村住房等。
农村宅基地转让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在进行宅基地转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避免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在农村居民将自家的宅基地进行转让的时候,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同时也有一些限制性的条件,比如城镇居民与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能购买等等。
农村宅基地纠纷谁来管
1.非法扩大宅基地是指违反房屋建设申报,经房屋主管部门的审批标准,擅自增大或增加建设规模,包括底层或以上层数。
2.第二层起外飘0.8米扩大二层以上的使用面积是否合符房屋管理局的审批标准,如果违反则属于违法建筑。反之则属于正常建设。
3.如果属于违法建筑,可向当地房屋管理局举报,请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