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金参照继承分配的法律规定?

2023-08-02 66 0 举报/投诉

一、抚恤金参照继承分配的法律规定?

一、抚恤金在继承法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1.主流观点:参照遗产分配,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此种观点认为,死亡抚恤金虽然不是遗产,但在分配方式上可以参照《继承法》规定的遗产法定继承方式进行分配。

《民法典继承编(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即对于死亡抚恤金的分配,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分配给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才分给第二顺序继承人。

2.另一种观点认为,死亡抚恤金应当公平分配给死者的近亲属。民法中的近亲属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此种观点认为,根据死亡抚恤金是对死者家属的精神抚慰与经济补偿的性质,死亡抚恤金应当分配给上述所列人员,且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第一种观点是主流观点,并且是大多数法院在实务处理中所持的观点。

并且死亡抚恤金不属于公民的遗产其次,死亡抚恤金不能立遗嘱分配。第三,死亡抚恤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继承编》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说,作为遗产的这笔财产必须在公民生前就已经存在,但是死亡抚恤金是在公民死后所得的,其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的特性。因此,死亡抚恤金不是公民的遗产。

其次,死亡抚恤金不能立遗嘱分配。

二、实务中,法院如何分配?

首先,根据各地方法院的历年裁判来看,法院将死亡抚恤金的分配定性为共有物的分割,认为死亡抚恤金是所有权利人共有的财产。也就是说,在死亡抚恤金分割之前,任何一个权利人未经其他权利人同意不得擅自处分。

由于遗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是指生前所得的财产,但是抚恤金是死后所得的财产所以并不是完全可以按照遗产分配方式进行分配。但是我国大多数法院基本默认按照遗产分配方式进行分配,也有部分法院会认为抚恤金应该平均分配给死者的近亲属。

二、国家应该给抚恤金怎么分配

如果死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的给付对象有规定,则按规定处理;如果没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被扶养人共有。当事人要求对该抚恤金进行分割在法律上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 近亲属主要指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抚恤金虽然不属于遗产,但在处理时会参照遗产 继承人顺序 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是第二顺序,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抚恤金才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 法律对抚恤金的分割并无明确规定。 死亡抚恤金 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 向法院起诉 。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客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抚恤金怎么分配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抚恤金却是死者死亡后,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给予其特定家属的物质帮扶和精神抚慰,而非死者生前已实际存在的属于死者本人的合法财产。故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不能进行继承。对死亡抚恤金的分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实践中,人民法院多数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按照下面原则酌情进行分配。一是根据其性质,死亡抚恤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抚慰,应当兼顾全部或多数近亲属。在具体分配时,参照遗产继承的顺位进行。二是根据国家发放死亡抚恤金的初衷,死亡抚恤金的发放是国家为了体现对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救济死者亲属的,特别是依靠劳动者生活的未成年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鼓励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少分或不分,更多地扶持无劳动能力或经济贫困的人,充分实现其经济救助的功能。三是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充分考虑当事人与死者生前的关系。在死者生前对死者尽更多赡养、扶养义务的,应当适当多分,而在死者生前对死者不尽或少尽赡养、扶养义务,可以少分甚至不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四、抚恤金的几种分配原则

抚恤金的分配原则问题:对抚恤金如何分割,法律并无明确规定。

抚恤金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种类有着不同的分配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2.不同的种类的抚恤金,不同的分配原则:(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死亡时,定期按一定标准发放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的抚恤金,直至受供养人成年或失去供养条件为止。这种抚恤金是发放给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的,因此,属于直系亲属的财产,不能作为死亡职工的遗产由所有继承人继承。(2)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抚恤费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公民,肇事单位应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数额的抚恤费。这些抚恤费是发放给受供养人的,属于受供养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以遗产继承的方法分割。(3)因革命军人致残、牺牲而发放的抚恤金依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现役军人参战或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废等级,发给残废军人抚恤证和一次性发给抚恤金,这些抚恤金是发放给残废军人的,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在其死后可以作为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相关文章

在高空工作大车把电杆撞到了导致人受伤,责任怎么处理想听律师的说法
法律上对于高空抛物的处罚有哪些?好律师网
房屋买卖合同
中学法律知识讲座稿 中学法律知识讲座稿
合同纠纷的追诉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求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要求1000千字以上,以学生口吻写,明天要交,急急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