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三台(或加令字,一名翠华引、开元乐)

三台(或加令字,一名翠华引、开元乐) 作者:韦应物 一年一年老去,明日后日花开。未报长安平定, 万国岂得衔杯。 冰泮寒塘水绿,雨馀百草皆生。朝来衡门无事, 晚下高斋有情。

调笑令·胡马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徬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语言…

调笑令·胡马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   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兵卫禁严,宴厅凝香,显示刺史地位的高贵…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

闻雁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

闻雁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沈德潜说:“五言…

滁州西涧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

滁州西涧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

夏花明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

咏露珠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

东郊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诗人走出官衙,春日郊游,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

观田家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观田家》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

夕次盱眙县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