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作者:周啸天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
鉴赏 作者:佚名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
赏析 作者:佚名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