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

一剪梅·咏柳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人在时空中本应是尤物之主,然而身际家国破败之时,面对无动于衷的物象,只觉得空茫无着,无能为力。人不如柳,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人的崇高、人的灵性,又正在有痛苦。所以,…

婆罗门引·春尽夜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在明末文坛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诗人,抗清志士,其诗词作品多寓时事之叹,慷慨悲壮。这首以“春尽夜”为题的词,表面全是写景,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细味“辞却江南三月,…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描写的是闺中人思今意中人的情怀。从夏完淳的经历看,词中所写的闺中人,其实是他自己心怀的化身,而所思念的意中人,也是故国、或者是理想的寄托。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作…

即事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

即事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

别云间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

别云间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

一剪梅·咏柳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一剪梅:词牌名。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平韵。 ②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

婆罗门引·春尽夜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②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③皓魄:指月亮。 婆罗门引·春尽夜 作者:夏完淳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同心结:古人用彩丝缠绕作同心之结,以喻两情绸谬之意。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作者: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即事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称「即事诗」。角:即军中画角。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

别云间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

别云间

别云间 作者: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河山 一作:山河)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即事 作者: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绝句(四首选一)

绝句(四首选一) 作者:夏完淳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