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得多字)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得多字) 作者:刘长卿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远近人都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已度清明节,春愁如客何。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作者: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中唐时代,文人词处于初兴阶段,词还未从诗的领域中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所以这种似词又可看作诗的…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

别严士元鉴赏一

鉴赏一 作者:佚名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

别严士元鉴赏二

鉴赏二 作者:佚名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现在难以考证确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

长沙过贾谊宅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

长沙过贾谊宅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作者一生中两次遭贬。诗是他第二次贬往南巴(属广东)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诗人虽遭贬谪,却说“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胸中不平。明明是老态龙钟,白发丛…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

酬李穆见寄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

酬李穆见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