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厚重的赵龙篆刻

2019-06-24 1,031 0 举报/投诉

沉稳厚重的赵龙篆刻

■唐春玉 

    赵龙的印和他的人一样,稳重厚实,朴素洗练。
  在内蒙古书协第二次全委会上,认识了蜗居在内蒙古西部乌兰察布市一个小县城的赵龙,对他的篆刻是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想象中的他应该与他的篆刻一样,厚重挺拔,有点“龙”的派头,一见之下,才知道“印如其人”这句话误人。个子不高,言语不多,朴实而内敛,是他给我的最深印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处丘陵山区,无霜期短、降雨量小,经济不发达,受此影响,教育、文化发展在自治区的排名也相对靠后,但这个地区的篆刻艺术发展却能够一枝独秀,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和自治区有影响的印人,如孙家潭、王云山、岳峰、赵龙、陈利春、孙亚平、石宏斌、王志江等。这一地区篆刻艺术的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军人物的带动,前有孙家潭,后有王云山,这两位均是西泠印社社员,乌兰察布市年轻印人都曾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风格上受他们的影响也极深;二是因为团队作战的优势,孙家潭“文革”期间从天津来到乌兰察布市插队,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学习研究篆刻,这些人一起切磨箴规,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互相砥砺,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小气候”。
  赵龙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并在自治区篆刻界开始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在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中国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青少年篆刻书画大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等大展中多次入展获奖,并担任了乌兰察布市书协副主席。
  他的印整体风格稳重厚实,入印文字多取方正的缪篆,在外形上不做特别突出的变化,章法上平稳、朴实。如“沈淑侠印”(图1),四个字笔画差别不大,每个字基本上各占印面的四分之一;“大雪无痕”(图2)印,“大无”二字笔画较少,收缩上移,“雪痕”二字笔画较多,则自然多占印面。印文横平竖直,细节上略作圆转变化,尽显了汉印的雍容典雅,也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吸纳。朱文印文字也多取法缪篆并略掺大篆的结构,使印面朱白对比加大,稳而不呆。如“爱武习文”(图3)一印“爱武习”三字四平八稳,此时“文”字再用方正的缪篆来表现的话,则整个印面就很难活泛,为此,他把大篆的“文”字移入此处,并将“文”字上移与“习”字相切,在印面的左下角留出大片空白,可谓匠心独运。
  从线条上看,白文印笔画粗细略作变化,以化汉印的板滞,但变化不是十分突出,印面上更强调整体的和谐协调。大部分朱文印如“雁亮之章”、“爱武习文”等印,线条相对较细,变化也不大。直线条加之略作楔形的表现,突出了刚健质朴之气。他的印中看不到靡弱的线条,也看不到过于霸悍夸张的线条,没有过于倚险走偏的线条,笔画冷静而从容,体现出了他娴熟简练的刀功。
  他大部分的白文印,受秦印的影响较大,都加了界格。口字形界格起到了收缩印文的作用,使印面不致松散;中分界格,使难以联系的几个字巧妙地融为一体,如“国旗书印”(图4)中间的一竖看似把四字分成了两个部分,实则是把无法有机结合的两个部分用一条纽带连在了一起。至于“丁亥大吉”(图5)一印,“亥大吉”三者笔画多,挤在一处,密者愈密,“丁”字笔画少独占一行,疏者愈疏,中间的一竖更多的是为了印面整体疏密的协调,且丁字一竖上重下轻,界格之竖则上轻下重,使相邻两直长笔画,和而不同、并行不悖,表现了他对线条的敏锐感觉。朱文印取法封泥,以远远超出印文线条宽度的边框为主要特点,印文的细、硬、干净利落与边框的厚、实形成明显对比,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每一个篆刻家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赵龙的一些粗线条朱文印,比如“云水中”(图6),虽然结构上颇具巧思,但线条看上去不是厚实,倒是有浊重的感觉。再比如他对金文印的探索,虽也有不错的印例,但没有找到像他缪篆白文印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赵龙今年刚满36岁,以他对于篆刻艺术的热爱、以他对于篆刻传统和技法的充分把握、以他对于篆刻艺术的不懈追求,只要方向正确,不刻意迁就时风,相信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章

刘海清篆刻作品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韩明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