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传说:广应寺与寺坪石

2019-06-24 941 0 举报/投诉

 


 

       寿山石质地脂润,晶莹斑斓,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钟爱。寿山石文化历史悠久,自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唐代光启三年(887年),福州寿山村就建有一座禅院,称“寿山广应院”,俗称“广应寺”。到了元朝末年,广应寺里来了一个有德高僧,称“石头和尚”。石头和尚能知过去,预测未来,屡有灵验。有一次朱元璋游至寿山,住在“芙蓉洞”里,一夜功夫,头上的疮痞都脱了壳,因此知道“芙蓉洞”里有一种石头能医百病,便天天率领众和尚到芙蓉洞去凿石头。凿了的石头都搬到广应寺里来,制成了粉末普济众生。于是被人称为“石头和尚”。但不久“芙蓉洞”里的“寿山石”被凿取殆尽。和尚心里想,既然“芙蓉洞”里有“寿山石”,那附近的地方也不会没有?便跋山涉水,到处去找“寿山石”。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寿山石”愈找就愈多了,不但大崖石洞里有,连山溪水田里也有。和尚说:“脍不厌细,石不嫌多”,天天都派了人到四处去找“寿山石”,搬回到“广应寺”里来,没半年时间,竟堆得“广应寺”里到处都是石头。

      可是乐极生悲。不久朱元璋起兵造反。元怀安县伊李仁侦知朱元璋曾在寿山广应寺匿迹多时,便派兵围捕“石头和尚”。和尚知道大劫来了,忙率众逃到其他地方去。李仁大怒,喝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把广应寺烧了。”一时烈火熊熊,把一座好端端的广应寺烧成一片灰烬。可怜“石头和尚”们千辛万苦找来的“寿山石”也被烧得面目全非,抛散在四处的坑坑洼洼里。

     但寿山的石头毕竟不是一般的石头,待这一场的大火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风吹日晒,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雨洗水冲,很快又恢复了他的“灵性”,潜居在广应寺废址地下,默默地在“修真养性”呢!

     时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又有了许多人到寿山来找“寿山石”,不过他们不像“石头和尚”一般找“寿山石”当药用,而是用“寿山石”当雕刻的材料。据说这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以后时断时续,明代却盛行一时。有人意外地在“广应寺”废址发现埋有许多质量十分好的“寿山石”。于是大家一涌而来,都到“广应寺”寻宝。据说“广应寺”的“寿山石”经过一场大火的煅烧,又经过地下的蕴润,质地更纯,成为一种十分珍贵和独特的“寿山石”品种,称“寺坪石”。

 

相关文章

刘海清篆刻作品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韩明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王瑧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朱明月
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