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的特点

2019-06-23 1,959 0 举报/投诉

    赞赏行草为“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说明行草的杂糅性,具有审美的多元性;同时对二王父子的书艺成就作了比较,指出了两人各自的长处,对六朝以来父子“孰优孰劣”问题进行了澄清,从此后书评中再无异议。

    姜夔是南宋书论中着名的“风神论”倡导者,他认为,行书应“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裱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学,可以兼通。”这里将行书比喻为一位成熟稳健的人,姿态多样而体现出洒落的风神,在乎博学兼通。当然,宋人受理学家“积学为功”思想的影响,对“天姿神纵”的天才论虽然不反对,但更强调后天的学习,读书明理,格物明理,贵在“尽其性而知其天”。明代项穆云:“不真不草,行书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与张怀璀所言意同而说法易让人误解。

    刘熙载认为:“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东坡谓‘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行岂可同诸立与走乎?”他又明确提出:“盖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详。知真、草之于行,如绘事欲作碧绿,只须会合青黄,无庸别设碧绿料也。”可见,行楷是楷书的简捷和流动形态,行草则是草书的周详和安静形态。只要学好楷、草,适当加以变化则能得行书之要领。

    无论行楷或行草,行书都是文人书法最为注重的书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行书可以表现韵趣,以体现不俗之人格为尚,超越技巧为高;第二,行书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故有乐趣;第三,行书可以脱略行迹,偶有败笔亦可,整体要协调;第四,行书变化多端,有“定理无定势”,新意妙理常见。第五,在行书中“行气”(或称“书脉”)更为重要。

相关文章

你应该了解的100道书法常识
学书法常识,墨香里的千年智慧
新春春节书法对联100条
菇勇者——汉仪小松茸来啦 手写可爱字体天花板
如何才能写好楷书?记住这几点,书法学习事半功倍!
中国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和代表作品都在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