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子最早称为角黍。据古籍记载,最早的粽子源于上古的祭祀习俗,当时粽子还不叫粽子,在北方,它叫角黍,在南方,它被称为筒糉。
2、最早的粽子之所以叫“角黍”,从这个朴素的名字可以看出,角是形状,黍是原料,意思就是,角黍,是指把黍作成角的形状,《本草纲目》上也曾记载道:“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
3、最早的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那时候的粽子是没有味道的,也不存在南北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