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勰墓志》临摹指要

2019-06-23 819 0 举报/投诉

 


 

    《元勰墓志》立于永平元年(508年)十一月六日,纵62.5厘米,横59.6厘米,十五行,行十七字,志尾挤刻,另有两行,字略小,行二列,列九至十六字不等。1919年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出土。

    元勰(473-508),字彦和,孝文帝的弟弟。太和九年(485年)被封为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后任中书令,改封彭城王。宣武永平元年(508年)为高肇所诬,以毒酒杀之,年35岁。元勰之子元子攸当上皇帝后,追封其为“文穆帝”,庙号肃祖。历史中有数不清的宫廷斗争,胜利者踏着失败者的鲜血前进。胜利者复又成为失败者,循环反复。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说:“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中国宫廷斗争不外两项标的,一是“夺床”,一是“夺嫡”。有时候合而为一,有时候分而为二,像赵飞燕,是纯属“夺床”;而戚姬,则纯属“夺嫡”。不管哪一类,最后都是血腥收场。胜利一方的美女,站在失败一方美女的尸体上,用纤手举起玉杯,高唱凯歌。”

    如今看墓志,不过是一件冰冷之物,安安静静,一切烟消云散。字迹成为书家关注的重点。

    《元勰墓志》笔意极浓,体现了书写性。主要特征有三:一是点画不完全是锐利的三角形,有的呈水滴状,回锋体现笔意,如“宗、芳”二字;二是一些撇画收笔时不再重按后平推出,透露出渐变消息,如“英、元”二字,极其爽利。三是字形舒展大方,极力耸肩挺腰、剑拔弩张的刻意大大减少,“皇、思、陵”等字落落大方。从“青、妃、子、事、福”等字来看,与赵之谦书法有默契之情。赵氏对于北魏墓志融会贯通,找到了共性。这种共性可以名之曰“平均值”,依此而有不同倾向,一是大多数人的样子,端庄大方,其中融会贯通者如赵之谦、于右任,寓拙于巧,夸张有趣,卓然大家,一类专取怪异者,如徐生翁书风丑拙野怪,有奇趣,不善者则变成怪物,如果“平均值”最小,将墓志的笔画和结体特征变成程式化且放大成习气,就出现了陶浚宣这一类,状如算子,意趣全无。

    在常人的印象中,南朝繁华如梦,一群文弱书生,轻歌曼舞,北朝金戈铁马,一群赳赳莽夫,舞枪弄棒。北朝学习汉族文化之后,逐渐成为南朝的柔弱书生。很多游牧民族经受汉文化熏陶,崇文抑武。北朝统治的黄河流域从西晋末年以后经历了长期战乱,立国初始的帝王对汉族文化重视不够,所以北朝诗歌创作远不如南朝繁荣。元勰是一个例外,他的诗模仿自南朝入北的王肃,诗风偏于慷慨悲凉,才情在元氏皇族中少见,难怪《魏书》称赞他“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

    元勰是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同时在南伐战场上也屡建奇功,故而孝文帝对元勰越发倚重。元勰为人十分谦恭,长幼尊卑有序时刻不忘,不敢僭越半步,“勰乃密为坛于汝水之滨,依周公故事,告天地、显祖请命,乞以身代。”孝文帝最后一次带病南征之时,《魏书》中提到“勰内侍医药,外总军国之务,遐迩肃然,人无异议。”尽管如此,元勰仍被毒杀,谥曰“武宣王”。墓志颂词极尽赞美:“承乾体极,胄皇绪圣,睿明夙跻,含仁履敬。德冠宗英,……遗惠被民,余芳在咏。”字里行间已看不到刀光剑影,华丽的辞藻掩盖了血腥的历史现实。人生有许多事,当时只是一种经历,日后有可能显示出某种意义——或者,也可能永无意义可言。
 

相关文章

你应该了解的100道书法常识
学书法常识,墨香里的千年智慧
新春春节书法对联100条
菇勇者——汉仪小松茸来啦 手写可爱字体天花板
如何才能写好楷书?记住这几点,书法学习事半功倍!
中国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和代表作品都在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