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堂王氏藏书目录提要》序

2022-05-21 55 0 举报/投诉

《宛南金华埂上双桂堂王氏藏书目录提要》序

余素喜搜罗古书残稿,每每偶遇心仪之古籍,倘若囊中尚有一饭之资,辄即收入箧中为快,经年累积,箱满柜溢,暇时翻阅,书香盈室,想想午夜十分,青灯孤影,常与圣贤为伴亦是人生之一大乐事耶。
壬寅立夏前一日,省垣郑州新冠疫情又起,官府敕令禁封七日,通告至五月十日方可出门,窃思何不若趁此闲暇,整理旧藏,捡出善本,编出目录,加以提要,做个七天快乐校书郎倒是很有意义,遂翻箱倒柜,满头灰尘,一一校对,标注书名,著者,年代,刻板,并对内容加以简述,书题《宛南金华埂上双桂堂王氏藏书目录提要》。
双桂堂者,因家严于宅前植金桂一双而得名也,家严为独子,姊妹四人,大姊秀荣嫁于唐河县张店镇韩门,二姊嫁于唐河贾营村黄门,小妹幼时**于本家,后嫁于河东胡刘陈村胡门,家严于1968年入伍炮一师,后调入广西桂林军分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武装部,为连级参谋,1978年转业至南阳县棉麻公司,历任汉塚,黄台岗,青华,官庄,新店,高庙棉花加工厂厂长,书记等职,慈母为金华镇街后徐营人氏。
余祖籍中州南阳府南阳县金华镇埂上村,古为申国地,金华镇古称“金花镇”,原为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食邑,因公主“美凤仪,有志节”又名为“杨金花”,故此地百姓称之为“金花公主”,此地遂称金花镇,初年改为金华镇,为宛南名镇,曾经繁华一时。
埂上村位于金华镇东南六里余,古称“埂头”,因地势较高而得名,村人多王姓,约三百口,明清时期始祖携二子一担两挑从唐河县白秋街王来庄迁入此地,地为礓砂黑土,甚为贫瘠,后因六十年代白桐干渠通水,始得旱浇涝排,粮棉颇丰,村南原有黄楝树一株,五人合抱,三里外可见,树上鸟鹤成群,时有村人掏鸟蛋成框挑往南阳城**,惜五十年代大炼钢铁伐而入炉。
清代先祖王公讳雅凤,地有28顷(2800亩),颇富足,又因人高体寛,雅号“王胖子”,建有高楼宅院,名曰“香芳苑”。

村东小河,今地图标名“涧河”,为南阳县唐河县之“界河”,因西周时此地为古谢国境域,故水经注称为“谢水”,水清草盛,夏季其水甚大,蜿蜒南去至唐河县东任村入唐河,于湖北襄州区两河口和白河汇流称为唐白河,至襄阳市区入汉水,至武汉汇入长江而滔滔东去入东海。
改革开放后,社队散伙,青壮皆出外打工谋生,老弱看家,白日人影不多,夜晚安静无声,僻篱萧疏,甚为凋敝,过年稍微热闹而已!
吾宅居村南,前有月抱莲花池塘,池边栽有杏,柿,玉兰,月季,翠竹等,双桂分列庭前,清荷承露于夏,金桂飘香于秋。吾2018年7月28日归乡省亲曾有小诗一首,
归乡随记
老家祖宅是吾根,
万里漂泊万里魂,
庭前双桂迎风立,
一池荷香醉煞人。

宛南金华镇埂上村王宅贵军氏记于省垣郑州时在壬寅年立夏前一日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