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帖——
https://user.qzone.qq.com/896274483/infocenter
1、《教俗无痕交汇地,唯见松山自净澄》。一带麓湾,环凹之处,隐见泉流。则四下里星散房屋,或庙宇,或农舍,竟然有如同村人家样的对门相望。这禅修与稼穑之事,平平淡淡相与,想是千百年来,在多半时间内,皆习以为常了罢。而其所倚或所向之坡岭地,乔松疏落,翠影拂风,亦定是久已惯于见证如此这般和谐悠恬景象。咳,宁静的山中日子呵,相对喧嚣的尘世,自是何等的令人神往。偶游于斯,归忆之下,假以丹青翰墨,率性抒写心中感慨,一挥乃得再现此情此境。
2、《林下人家烟火色,何碍一春芳草发》。临溪三二人家,树荫笼罩。其或苍劲森密、或嫩芽清疏之诸乔木外,高大棕榈,亦尤为引人注目。这林木清幽之居所,自非是隐者之庐,而乃寻常农舍了。但见那袅袅炊烟,正融洽春风,并与远山之影汇作浑涵岚气;一派氤氲间,唯觉春意弥漫,渐将浓郁色泽,尽行化为淡荡萧疏。近前溪岸,碧草萌发且复滋润,流水曲回,轻泻浅滩。平窄之小石桥上,牧童手持细细竹梢,正吆着牛儿,徐行在一株花落叶生的芳树下,天际却隐见有鸟飞来……如此灵动自然之春日景象,更注入恬淡的人间情味,则哪能不令画者倾心致意!信手挥洒色墨,如有神助,移时间乃得斯图,足使心魄重回其间,再度游居胜境。
3、《古井苔痕淡,云天下,野桃清影依兰若》。仍将前境重作处理,所有可视云物,皆可于此题款内感知。唯特别须得一提者:那小小“兰若”(佛寺),连同香炉、铁塔,在画中点缀于那澹然云天之下,而与近前“古井湾儿”这厢索寞野径、清新山桃,尤其加之那甚觉惹眼的路旁神龛,数者交互映衬,真个似颇出意蕴。其画风本身亦简淡清爽,寥寥几笔,绝无枝蔓累赘,然却形容俊朗,灵动多姿,暗与画趣相符。
4、《寂然山寺暮闻钟》。山隅水角之地,佛塔僧房静静依存。坡路斜带,其下石栏一道,有僧独伫近前而俯临涧水,若对隔岸浩茫崖岭有所禅思。天际落霞幽粲,紫云飘浮岭头;崖间亦是暮云缭绕。如此境界内,依稀可见塔窗有灯光透出,且是楼阁侧畔,那口悬挂铁钟,也似隐然余韵在焉。好一派脱离红尘而任享悠闲自在的情味!此固然阐释传统山水意趣也,乃因那日实臻相类之处、并见有僧影在其间短暂一现,由是引发联想,故尔灵府得来以录入吾画,亦觉十分自然生动。
附诗为绝句二首。释文——
五月小园
不觉清和日渐长,蝉衣拂柳泛炎光。春花未尽夏花发,蝴蝶追寻弥院香。
早醒复睡
黎明暗至鸟轻啼,窗外窈然灯火稀。枕上微吟成廿字,暂储余韵闭心扉。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