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李通
2022年的阳春三月,辽北大地乍暖还寒。新冠疫情的急速反弹,使得长春、上海等地先后爆发了较大规模的传播,近邻沈阳也有少量感染者。本就萧瑟冷寂的初春,缺少了往日的喧闹和繁华,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铁岭当然要严加防范,各县(市)区及居民社区采取各种措施,昼夜辛劳,加以落实,涌现了不少动人事迹。对此,银州区作家协会组织部分影视制作和业余文学爱好者,同时也是刚刚加入文化志愿者,来到银州区龙山社区采访,进一步了解这些一线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宣传报道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在交谈中,一个叫李通的小青年进入了我的视线,他是纯粹的志愿者,主动到社区帮忙的自愿者。社区阿姨和在院子里晒阳的老人们七嘴八舌地没少夸赞他。
前一阶段,长春某校群体感染新冠病毒,与此同时,我市也出现几例密切接触者,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和各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做到疏而不漏。龙山社区管辖着80多栋楼,2000多户,6000多居民,仅有10多名工作人员,而且都是女同志,严防死守的那阵子,可真是忙的不亦乐乎。李通,小伙子23岁,1米85的个头,阳刚帅气,大学毕业后,准备出国读硕士,正在办手续,等消息。李通说“疫情期间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征得父母同意,他想要来帮忙,一是接触社会,积累些工作经验,二是听到媒体报道,不少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事迹很感人,作为大学生,也应该为公益事业做点儿事”。于是,他找到党委书记张莹,说“我是这个小区的居民,看到你们太辛苦了,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张书记很感动,表示非常欢迎。刚开始,小李帮助看守小区大门,每天来往人群要登记、扫码、量体温、检查带口罩等,虽然寂寞乏味,他也没觉得怎么辛苦。
有一天,他来到社区办公室,所看到的景象却与他想象的大相径庭,网格员大叔大妈们忙着搬运各种物资和宣传条幅,社区的姐姐阿姨们忙着准备各种物资和材料。每个人都忙成了一阵风,而他只好在原地尴尬的站着,不知道该不该上去帮忙。直到一位阿姨在忙乱中瞥到了他,才告诉他跟着她们走就好。拦下人和车、查看行程码、放行,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这一套流程他做的越来越熟练,而当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前都是看着人家防疫,似乎他人的辛劳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联,自己只要呆在家里不给人添乱就行,但当自己真正把防疫这份责任拾起时才发现,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主动为大家做点儿事,是很开心的。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他和几位同龄人简直成为了珍宝,社区干部都不好意思劳驾他们,他只能频繁的去问需要做什么。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冲卡且蛮横没素质的人,尽管心里窝火,可看到社区的姐姐阿姨们那样有耐心,也就很自然地耐心做工作了。有几天,姐姐和阿姨们都没有用到他的帮助。突然有一天,他的微信传来社区刘姐急切的声音:“小伙子,有没有空来帮忙弄点电脑的活儿,很急”。他急忙往社区跑,敲开办公室的大门,果然,见姐姐阿姨们正加班加点,忙的焦头烂额。十个网格的疫苗接种信息,几千人的数据,需要在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里全部录入电脑并汇总。这种任务哪怕是精通办公软件的文员都很难按时完成,而社区只有十个并不都能熟练操作电脑的社区工作者以及一群跑楼一整天的退休后的大叔大妈们。上头发下的表格有问题难以合并,许多白天跑户大叔大妈们的字迹几乎不能认清,许多争议问题街道和区级办公室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几乎压垮了姐姐阿姨们,他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大家的热情和鼓励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也得到了大伙的全力支持。一个并不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上反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裁定权,这份信任令他动容。经过大家的昼夜奋战,终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有一阵子,各小区开展核酸检测,这就需要通知到每家每户,要维护秩序,要做好后勤物资保障。小李年轻,腿勤脑快,做了大量琐碎细致的工作,主动维护站排秩序,热情帮助老年人找行程码、健康码等,赢得了社区人员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小伙子很谦虚,也很成熟。和他交谈的短暂时间里,他不愿表白自己,总是说“其实,自己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我的家庭条件挺好,我不需要报酬,我只是做了一点儿应该做的事”。现今的年轻人能这样懂事的,我真替他的父母高兴,也为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自愿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