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篇目总结》有感(上)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老子通篇枯又一,
道经为体卅添七;
余篇还有卌加四,
为用玄德日日习。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篇目总结》有感(上)
•本文是《三玄·道德经·道经(第一至第卅七章)篇目总结》,内容包括:
•《三玄·道德经·第一章(道恒道)》
1本章(体道);2三玄;3道与德;4关于老子与《道德经》;5“玄之又玄,玄生众妙”
•《三玄·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本章(养身);2功成不居;3有无相生;4道家与道教;5道家与养生
•《三玄·道德经·第三章(不上贤)》
1本章(安民);2无为;3《道德经》的主题;4《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圣人的人民性
•《三玄·道德经·第四章(道冲)》
1本章(元源);2和光同尘;3《道德经》与佛家;4道心与佛心;5圣人的人格
•《三玄·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1本章(虚用);2天地不仁;3《道德经》与儒家;4守中;5圣人的创造性
•《三玄·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
1本章(成象);2《道德经》与《易经》;3《道德经》与道德;4圣人的品质与圣人的思想方式;5两个半圣人
•《三玄·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1本章(韬光);2天长地久;3《道德经》与兵家;4圣人的认识论;5圣人的学说
•《三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1本章(易性);2上善若水;3《道德经》与道教;4紫气东来与抬头见喜;5上善之人
•《三玄·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
1本章(运夷);2功成身退;3金玉满堂;4激流勇退;5《道德经》的版本
•《三玄·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1本章(能为);2玄德;3黄老哲学;4道家与法家;5道家与《吕氏春秋》
•《三玄·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
1本章(无用);2老子与庄子;3老子与“内圣外王”;4老子与商容;5老子与孔子
•《三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1本章(检欲);2目迷五色;3《道德经》在国外;4老莱子之谜;5道教与“太极图”
•《三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1本章(厌耻);2宠辱若惊;3贵大患若身;4毛泽东谈评《道德经》;5《道德经》注本
•《三玄·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1本章(赞玄);2视而不见;3惚恍;4道纪;5道德经的“专题”
•《三玄·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1本章(显德);2虚怀若谷;3涣然冰释;4崇本息末;5关于“士”
•《三玄·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1本章(归根);2芸芸众生;3观复;4知常日明;5历史的评价(中国部分)
•《三玄·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
1本章(淳风);2君主的等级;3功成事遂;4百姓皆谓我“自然”辨;5历史的评价(外国部分)
•《三玄·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
1本章(俗薄);2大道废;3板荡识忠臣;4六亲不和;5忠臣与良臣
•《三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1本章(还淳);2少私寡欲;3绝圣弃智;4《道德经》与《淮南子》;5《道德经》与《列子》
•《三玄·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1本章(异俗);2相差无几;3如登春台;4老子与杨朱;5老子与墨子
•《三玄·道德经·第廿一章(孔德之容)》
1本章(虚心);2老子与荀子;3老子故里;4“一气化三清”;5老子与“太上老君”
•《三玄·道德经·第廿二章(曲则全)》
1本章(益谦);2委曲求全;3避免无谓的“争”与“辨”;4不争之争;5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
•《三玄·道德经·第廿三章(希言自然)》
1本章(虚无);2飘风骤雨;3道教入门三经;4道家核心三经;5《道教三字经》
•《三玄·道德经·第廿四章(企者不立)》
1本章(苦恩);2余食赘行;3道者不处;4企者不立;5《道德经》的作者
•《三玄·道德经·第廿五章(有物混成)》
1本章(象元);2有物混成;3天大地大;4道法自然;5道与宇宙生成论
•《三玄·道德经·第廿六章(重为轻根)》
1本章(重德);2韩非与《解老》;3韩非与《喻老》;4《道德经》与《黄帝书》;5《道德经》与《三坟》
•《三玄·道德经·第廿七章(善行无辙迹)》
1本章(巧用);2善人之道;3《道德经》与《金人铭》;4道家对女性的态度;5女道士与女神仙
•《三玄·道德经·第廿八章(知其雄)》
1本章(反朴);2知雄守雌;3知荣守辱;4《老子秘解》;5守柔曰强
•《三玄·道德经·第廿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1本章(无为);2去甚去泰;3体任自然;4目标错了一定失败;5天下神器
•《三玄·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
1本章(俭武);2天道好还;3“先礼后兵,后发制人”;4《道德经》与《孙子兵法》;5老子的用兵思想
•《三玄·道德经·第卅一章(夫兵者)》
1本章(偃武);2不得已而为之;3佳兵不祥;4老子的战争观;5“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三玄·道德经·第卅二章(道常无名)》
1本章(圣德);2知止不殆;3有名与无名;4道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5鹖冠子
•《三玄·道德经·第卅三章(知人者智)》
1本章(辨德);2自知之明;3富在知足;4虽死犹生;5自律而不放纵自己
•《三玄·道德经·第卅四章(大道氾兮)》
1本章(任成);2大道氾兮;3老子心法十字诀;4八仙;5《道德经》与《尚书》
•《三玄·道德经·第卅五章(执大象)》
1本章(任德);2淡而无味;3道与“无、有、泰、大、一、玄”等的关系;4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5老子的美学思想
•《三玄·道德经·第卅六章(将欲歙之)》
1本章(微明);2欲取姑予(将夺固与);3不要让自己一览无余;4“神”与“仙”的异同;5道教的神仙系统
•《三玄·道德经·第卅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本章(为政);2无为而无不为;3镇之以无名朴;4道喻;5关于“道经”
这正是:
老子通篇枯又一,道经为体卅添七;
余篇还有卌加四,为用玄德日日习。
注释:
枯,表示“八十”;卅,表示“三十”;卌,表示“四十”。
原诗:
老子通篇八十一,道经为体三十七;
余篇还有四十四,为用玄德日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