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正气流芳HU耀邦
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建立了不朽功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耀邦同志开拓进取、勤奋工作、顶风破浪、披荆斩棘,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耀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凄风苦雨,泪沾臆,往事长短。
君去岂,为民请命,道义担当。
披荆斩棘解“沉冤”,慷慨悲歌废“积案”。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情怀壮。
心不改,志不渝,历磨难,任千般。
破“两个凡是”,改革开放。
江山有情伴忠骨,岁月无声忆耀邦。
正气在,魂归共青城,望鄱阳。
释意:
耀邦在邓小平等人的支持下,披荆斩棘,在全国发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主持平反了从三反五反到文革期间数百万件冤假错案,迎来开放改革的春天。
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社会的良心。他将无数的人从冤案中解救出来,自己却抑郁而终。他去世三十多年了,人们依然怀念他,爱戴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行将结束的时候,在饱经忧患的中国大地上,耀邦把这个民族所乘无几的道德资源凝聚起来,他统率中国共产党内一群群慷慨悲歌之士,奋勇冲向“两个凡是”的封建堡垒!在艰苦卓绝的数百个日日夜夜,抢救出千百万快被炸透了的苦难者。这些苦难者的数以亿计的亲属,也随之摆脱了含冤蒙垢的历史重负。更多的中国人,不再噩梦连连,而放心大胆地向原定目标疾步前行,从“文革”走向改革。
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名著中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的条件下创造。”在改革开放之初,胡耀邦在组织领导平凡冤假错案时,面对重重阻力,说了这样一段掷地有声的话:“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但丁在《神曲》中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的说法是:‘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于是,他以非凡的勇气,从全国一口口“油锅”中,救起了千千万万苦难者!
田纪云评价耀邦:“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的初衷,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我们看到的是,耀邦在邪恶面前选择正义,在逆流面前选择真理,在风浪面前选择坚定,在高压面前选择抗争,在得失面前选择良知,在误会面前选择理解,在后进面前选择善意和提携,在差异面前选择比较和包容……正是这样一次一次选择,使他一生在心灵上和肉体上深受戕害;与此同时,他却赢得了人世间最稀有的珍宝——人心,赢得了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赖。
在现代中国,有两位伟人逝世,都在天安门广场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政治风潮,一位是周总理,另一位就是HU耀邦。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两位都是不争之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却是与山河同在,和日月争辉。
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充满了血与火、光荣与梦想、尴尬与冲突。一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华民族推向前进。鲁迅先生就说过:“中国自古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