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三味诗社头条26期
欢迎浏览三味诗社头条25期
欢迎浏览《汀上白沙影诗词》电子书
欢迎浏览三味诗社微刊48电子书
欢迎浏览三味诗社微刊48期
七律 米芾(鹿门居士)与佛缘
放下
端明化导晋人耽,宋四家书大点岚。
见石称兄风语笑,惊龙翥凤月疑惭。
先知本在邦香积,后有谁能路洞谙。
桶漏魂空心顿悟,古今不少畅玄谈。
注:
米芾在他的《画史》中,曾谈到过他们第一次相遇:“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 初次见面,苏东坡就拿出一张观音纸,叫米芾帖在墙上,自己面壁而立,悬肘画了一幅画。
在米芾后来的回忆里,苏东坡笔下的草石树木,无不朴拙卑微,平淡无奇。“(东坡)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 但其中却象征着士人天性里的自然放纵、狂野不羁。
最后,经过苏轼的一番点拨,米芾恍然大悟,“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一次,众人游览金山寺时,有人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说有元章(指米芾)在呢,米芾赶紧谦虚地让苏东坡写,苏轼则拍拍米芾的背:“今则青出于蓝矣。”之后米芾自语道:“端明(指苏东坡,曾为端明殿学士)真知我者也”。
据明代朱时恩编纂的《佛祖纲目》,以及清代《四库全书》所记:“米芾晚年学禅有得,卒于淮阳军中,先一月处理家事,写告别亲友书,并尽焚平生所好书画等物,更又置一棺,坐卧饮食皆在棺中。前七日,不茹荤腥,更衣沐浴,焚香静坐,及期,遍请诸郡僚,举拂(尘)示众:‘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说完掷拂合掌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