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晨思》——新生总在血中诞(三)

2022-05-20 77 0 举报/投诉

菩萨蛮·《晨思》

烽烟鼎春秋蔓,新生总在血中诞
错乱西东,文明悖论

汗青人性唤,吏沿
二八黯间,共同富裕宣

辛丑年九月三十

注:二八——指社会财富分配的“二八定律”
沿——跑官

人类发展史,乃从野蛮,渐渐脱离“物性”,不断升华“觉性”,走向文明之历史。

文者,智也;明者,慧也。—— 有知识,善领悟;求真相,究物本
所以,文明史
乃人之智慧发展历程,彰显出善之趋向性。—— 但它不是风调雨顺走来,而是在无数刀光剑影中,杀开一条血路,“新生总在血中诞”。。。

这里,有一个根本问题——
人,何以在“物性”上,升华出“觉性”?内外条件是什么?而条件又如何产生?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博弈心理学》陈玮

。。。。。。

动植物都有本能——
蜘蛛可以根据俘获物的特点织出不同花样的网。其操作程序相当规范。为了拉好网的“Y”形支架,蜘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测定:角度、距离、不同粗细的丝线的拉力

如蜜蜂制作的蜂巢为严格的六角柱形体,蜂巢组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的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蜜蜂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

这又出现一个根本性问题 ——
先天,或先验,或本能 ——由胎出,非感知,非经验。。。
——
那它又是怎么产生的?
—— 仅仅DNA,能解决“角度、距离、材质识别、工程程序、成员管理。。。”?
—— 人类到现在的认知态,是成熟,还是幼稚

当“科学”走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占据物理学制高点,回望出发点,感慨人之初“物质”观念和“原子”分析方法,在微观世界≥光速下而烟消云散,一脸茫然。。。


再看人文态——

“梁兄啊,山盟海誓生前订,我岂愿嫁与马文才。。。立坟碑,梁兄你红黑二字刻两块,那红的刻着我祝英台,那黑的刻着你梁山伯,我与你生前不能夫妻配,梁兄啊,我就是死也要与你同坟台。”

朱丽叶:再见,再见,一千次再见。。。没有你 一千次的晚安也只是一千次的心伤。。。
罗密欧:一千倍地心酸,看不见你的面。。。阿门,阿门!可是无论将来会发生什么悲哀地后果,都抵不过我在看见她这短短一分钟内地欢乐。。。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风它陪着我哭泣。。。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起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

。。。。。。

元好问之“天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情是何物? —— 唯物?唯心?唯。。。? ——千古至今,无论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纷纷嚷嚷,汗牛充栋,有清晰解释吗?

人们,生存行动于形而下状态,智慧活跃在形而上状态;既密切相关,又分离有别

形而上,东西方依旧在两千年先哲思想意识上徘徊;
形而下,东西方仍然在启蒙运动物质性成果上婀娜;

上下求索,任重道远,路,依然慢慢其修远兮。。。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