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有感(1)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霜天得道亦长生,
失道长生万不能;
贱下原为玄道显,
侯王本贱下为宗。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有感(1)
•《三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注释】:
1、得一:即得道。【按:一:有二解:一曰为道之子,一曰为道。河上公曰:“一,无为,道之子也。”由“道生一”可知,“一”为“道之子”也!但仍未脱离道!有人认为,“道”为“无极”;“一”为“太极”!“太极”亦不离“道”(无极)也!……。】
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
3、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
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5、谓:假如说。帛书作“胃”。
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
7、废:荒废。
8、歇:消失、绝灭、停止。
9、竭:干涸、枯竭。
10、正:一本作“高贵”,一本作“贞”。
11、蹶:跌倒、失败、挫折。
12、自称:一本作“自谓”。
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4、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
15、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
16、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原文(参考译文)】:
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
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
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
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
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
•【阐释】:
本章可用“法本”二字概括。
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前半段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后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间,告诫统治者从“道”的原则出发,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客观存在的。在世界的自然万事万物之中,老子列举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对立体,并认为对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最终归于统一。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在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附1:《三玄·道德经·第卅九章昔者得一者》
[原文](含注释与参考译文)
附2:王弼《道德经注》
附3:苏辙《老子解》
附4:杨吉德解《道德经》(百度信息)
这正是:
霜天得道亦长生,失道长生万不能;
贱下原为玄道显,侯王本贱下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