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九个小时的东方航空公司MU591班机,终于降落在旷野般的莫斯科机场,大家以疲惫的身体、蹒跚的步履拖着行李,排队履行入境过关手续,记得在出行之前,读到关于“赴俄罗斯旅游须知”中所说的:“俄罗斯的工作效率可能会令你感到不适,对于过关的缓慢,要准备足够的耐心,理解他们暂时无法改变的工作习惯,所以请不要产生烦躁情绪…
果然,偌大的机场,这么多的航班,只有两、三个过关窗口,我们团队一行36位旅友排在别个队伍的后面,远看着透明的工作室里,那边关工作人员不急不躁的心情,慢条斯理的动作,悠闲自得的姿势,核对通过一位旅客竟然得花3--5分钟不等的时间,我们这些人要过关得等到什么时候啊?而这时,不知道谁传过来的消息,说是窗口内的电脑“死机”了,嗨!这是“正常状态”,还是我们运气不好?想到前面所提醒的“要准备足够的耐心”的告知,就只好继续“气沉丹田”了!
大约过了2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办完了过关手续,只见我们的托运行李七零八落地歪靠在8号转盘传送带的旁边,疲惫地等待着。
俗话说,出门三里,不如蹲在家里,况且这次是出行到离沪杭7000多公里的莫斯科,两个国度,两种语言,言语不通,在所难免,虽然初中时学过一个学年的俄语,也背过一些单词和日常问候语,可是后来中苏两国关系不好了,俄语课程也就停掉了,时过境迁,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消磨,这些东西早就被忘到爪哇国去了!
比如:请问是:Скажите.丝尬日接
我要买...:Я хочу купить...呀 哈求 古闭七..
谢谢:Спасибо.斯巴西吧:Извините!一字围你接
没关系是:Пожалуйста.八日啊路丝大свидания.---达斯为达尼亚……..。
宋导说,我们第一个晚上就住在莫斯科的五星级酒店叫玛依酒店,为了大家好记一些就叫“蚂蚁”酒店吧,有旅友趣说,我们这些人都变成蚂蚁了。
正在想,记住这几句俄语或许可以与为我们驾驶旅游大巴的俄罗斯司机师傅打个招呼什么的,说不定还真能对付一下小场面呢!
(二)凉开水
这一天晚上,我们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的双层列车上,按自己的生活常规需要在临睡前喝一杯温开水,我匆匆地穿过几节车厢狭窄的过道,去找饮水机,可是没有找到,原来这列车上的开水是由列车员用电水壶,一壶一壶地烧出来的,反正有就行,于是倒了半杯滚烫的开水,想向列车员要一点凉开水,我摸我摸了一下烫手的杯子,再做了一个倒水的动作,而这位络腮胡子的列车员分明是不懂我的意思,挥挥手,意思是说,你已经有水了,还不离去,后面还有人等着呢!于是我只得待在旁边,只怪自己先前没有想到把“凉开水”这个俄罗斯词汇找出来背一下!等大家接水离开后,我再对“络腮胡子”说:“对不起извините—一字微你接”,然后又拍拍半杯滚烫的开水,做一个再倒水的动作!这次他似乎懂了,他指着柜子上空着的小饮水罐,两手一摊,意思是说,凉开水没有了!哦,好不容易的动作语言交流泡汤了,要凉开水也落空了,我只能礼节性地对他点头微笑,准备离开。这时,却只听见他用生硬的普通话说了三个字,“中国人”!听声回头,但见“络腮胡子”变魔术般的把一瓶矿泉水塞到我的手里,我紧忙说:谢谢!спасибо- 斯巴西吧,我特意放下的手中水杯和矿泉水瓶,正式地和他行了一个握手礼,道了一声:“再见 !досвидания—达斯为达尼亚!俄罗斯络腮胡子列车员又说了一句俄腔的普通话“没关系”!
(三)电梯口
按照昨天的经验,圣彼得堡酒店这边上下电梯的次数特别少,早餐前,我们特地提前去电梯口等待下去的电梯,这时那里已经站满了人,没有排队的队形,还有几位老外(或许是俄罗斯人)在人群中等着。看到电梯旁边的指示灯闪烁着,提示下去的电梯快到这个楼层了,这时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人们大有非先挤进去不可的架势,等到电梯停下来开门,人们一窝峰似争先恐后地往里面挤,但是却看见这几位老外往后退了几步,这时电梯虽然还没有超重,也还有挤进去的空间,我们几位“绅士”般地向他们做了一个让进的动作,意思是让这几位年长的老外先进去,这几位老外却摇着头,也没有礼让我们进去的意思。于是电梯就自然地自动关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