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笠翁对韵歌·系列作品

2022-05-20 35 0 举报/投诉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1-9:10-作于南京一中
灵泉甘水飞珠溅,玉石权尊显势为。
干将谋时能应物,金枝吹竹可弹丝。
山亭燕榭教鹦鹉,剑阁楼台历鹭鹚。
五色千香词渗笔,万般锦绣画融诗。
注释:
灵泉:
1·对泉水的美称。2·道教指人的唾液。3·喻纯洁的感情。
甘水:
1·质味美好的水。2·传说中的水名。
出处1)·《吕氏春秋·尽数》:“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
出处2)·汉·晁错《守边劝农疏》:“﹝胡人﹞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干将:
1·[ gān jiāng ],古代宝剑名,常跟“镆铘”并说,泛指宝剑。
2·[ gàn jiàng ](名)能干的或敢干的人:得力~。在我的诗句里是第二种意思。
金枝:
乃出自金枝玉叶的典故。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出处·
宋·释普济《景德传灯录·了宗大师》:“师曰:‘金枝玉叶不相似是作么生?’”
吹竹:
吹奏笙箫等管乐器。
出处·1)·隋江总《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出处·2)·唐柳宗元《罴说》:“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出处·3)·清曹寅《西堂集诸同人》诗之四:“东里闻吹竹,轻飈激《落梅》。”
弹丝:
意思是弹奏弦乐器。
出处·1)·隋 江总 《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出处·2)·唐 元稹 《春六十韵》:“启齿成编贝,弹丝动削葱。”
出处·3)·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吹竹兮弹丝。”
出处·4)·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阮亭 善为角徵之声,吹竹弹丝,易入人耳。”
燕榭:
专门供人游宴的台榭。榭,建筑在台上的高屋。出处·引宋 范成大 《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剑阁:
“剑阁”是蜀军在蜀汉部署的重要防线,也是曹魏此次出兵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无法攻克的障碍。那么,剑阁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够将十余万曹魏精锐挡住呢?
据相关史料记载,“剑阁”一词由山名与路名结合而成。清代的《剑州志》载,蜀地北端有一座“梁山”,因山势险峻,峭壁绝立,其势如剑,故名“大剑山”。在大剑山的西北还有一座山,被称为“小剑山”。两山峰峦起伏,垂耸入云,犹如城垛。据《水经注》载,剑山皆为陡峭绝壁异常险峻,其中有“阁道”延伸至蜀中,故名“剑阁”。《蜀都赋》称,剑阁是一处谷地名,因谷中有阁道而得名。这三处记载中分别提到了“剑山”与“阁道”,那么,阁道又是什么意思呢?
据《蜀中广记》载,阁道即为“栈道”的扩展,在《史记》中给出了最为详尽的解释。该书载,在陡峭的岩壁上凿洞,插入粗木杆,上铺木板供人行走的道路,称之为“栈道”或“阁道”。由此可以得知,阁道其实就是贯穿大、小剑山山谷挂在垂直绝壁上的一条与蜀地相连的狭窄通道。在《太平寰宇记》、《大清一统志》等史料中,也将“剑阁”称之为“剑阁道”或“剑阁之路”。这便是“剑阁”一词的由来,本意是用来代指古代入蜀的必经之路“剑山通道”的险峻程度。在后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了一个县的称号,即如今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据史料记载,剑阁之中有“剑门关”。不过,关于剑门关的由来,史料中有不同的说法。《剑阁县续志》载,大、小剑山之间的断隔垂直陡峭,两崖相对犹如一道天然的城门一样,故名剑门关。《剑州志》中也认为,剑山之间的断隔如城门一般,从秦入蜀的通道贯穿其中。而《大清一统志》则认为,蜀汉占据益州期间,诸葛亮在剑山之间的断隔中依据天然的地形修筑了用于防御的关隘,剑门关也由此而得名。不过,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出了剑门关的一个特点,两崖对立形如关口,再加上人为的修建城关,使它成了一道蜀地的防御屏障。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古代秦蜀之间的交通要道金牛道,与剑门关内的阁道相连,直通入蜀。由此可以得知,剑门关不仅是蜀地的防御屏障,还是扼制自关陇地区进入蜀中的重要关隘。据《剑州志》载,自北向南,站在关外向谷地内部仰望,剑山的陡峭绝壁直入云霄,将整个谷地封锁得非常严实,其险峻程度令人胆寒。关内有一条溪流,名曰“大剑溪”,剑阁谷地依溪水而掘,更是增加了剑门关的险峻程度。间隔谷地除了剑门关外,另有大吊崖、小吊崖等多处关口,各关口下仅有一条狭窄的弯曲小径,皆为居高临下的斜道,最大倾斜度将近七十度。站于关口向下俯视都感头晕目眩,想要攻克此关更是极为困难。剑阁关处于这样一种占据优势的地形,这也难怪钟会十万大军久攻不下。
据《剑州志》载,自剑阁至梓潼一线,剑阁的地势最高,向南的地势逐渐平缓。自剑阁南下两百余里的梓潼北有一处古遗址,名为“送险亭”,顾名思义,从剑阁南下的两百多里崎岖山路到此结束。从梓潼到成都平原基本上是一马平川。也就是说,如果剑阁丢失的话,汉中已经无险可守。所以,剑阁不仅是成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整个蜀地的北方门户。清代的《保宁府志》中,曾将剑阁称之为蜀地北部的首要屏障,秦川之地的咽喉所在。
对于剑阁来说,剑门关又是首要的防御重心,如果剑门关被攻克,整个剑阁也将失陷。所以,从古至今,剑门关也被形容为“锁钥全川”的蜀地之门。这也是为什么姜维在听说曹魏主力南下后,倾尽全力率部冲出包围圈赶至剑阁御敌的原因。不过,即使姜维据守剑阁顶住了曹魏大军的进攻,仍没有改变蜀汉集团灭亡的命运。(参考书籍:《三国志》、《史记》、《太平寰宇记》、《剑州志》、《剑阁县续志》、《大清一统志》、《蜀中广记》、《梓潼县志》、《保宁府志》、《读史方舆纪要》)。
历:
动词,审视、察看、推算、历练。
鹭鹚:
[ lù cí ]也称呼为“鹭鸶。”也就是白鹭鸟。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1-12:33-作于南京一中
神奇韩干游骢画,雄壮李陵傲骨诗。
妙笔生花兼五色,熟宣泼墨活千骑。
几时胜景花街夺?即刻香云楚艳悲。
将士边头争保塞,农夫村外尽乘师。
注释:
韩干:
(约公元706年-783年),唐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以最擅长画马著称,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此后专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但进展不太显著,后来韩干改变只临摹不写生的方法,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找出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日子久了,人们对韩干经常进入马厩,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韩干回答说:“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为了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常痴呆地观察上几个时辰,把别的画家不了解的具体细节都弄得清清楚楚,并牢记心上。这样时间久了,马的各种体貌,奔跑雄姿,千变万化的动态,作画之时自然而然就展现在纸上。所以人们都称赞韩干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雄壮:
(形)(声势、气魄)强大:~的歌声。这里指汉武帝时代的大将军李陵写的诗非常有气魄、气势,他的诗声势浩大、豪迈雄浑。
李陵:
李陵(?—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尊贵用事。后武帝听信谣传,以为李陵教匈奴为兵,遂族灭其家。汉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归汉,不还。居匈奴二十余年。病卒。
妙笔生花:
比喻以上二人皆有出众的才能。也作“生花妙笔”。
出 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花街:
古代妓 女云集的街市地方,是商业繁华,商贾云集,私家花园众多,所以养花、赏花、评花便成为这条街的一大特色。花香四溢,满条街自然充满了花的芳香,花街之名也由此传开。
以前花街家家都做绢花,用上好的苏州府香绢做成,瓣大,蕊艳,色多,样俊,跟鲜花一般。据说每年京城里都派人下来察看,挑选花样,送进宫里,**皇城里嫔妃宫娥们戴。这让花街名声大噪,历代商贾富豪、文人墨客蜂拥而至,还吸引了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途中多次驾临。
香云:
指古代美女的像云环、云朵一样的头发。当然也可以指代美女,这里仅仅指美女的带着香味的头发。
楚艳:
楚国的美女。艳字作名词是有四个含义。
1 美女。例如出处诗证·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李太白诗》。又如:艳波美女的眼波、艳姝美女。
2 有关男女爱情方面的事情或著作。出处·“当她年轻的时候,他们还共同制造过一些动人的艳闻。”——沙汀《淘金记》。又如:艳歌情歌;艳约情人的约会。
3 指鲜花。如:艳卉艳丽的花草;艳花娇艳的花。
4 古楚国歌曲。
边头:
边疆,边地;旁边。
·出处
1·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 霍将军 。”
2·《英烈传》第十回:“但边头驿马有惊气,南行遇敌,切须戒慎。”
3·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乘师:
古代驾驭战车的军队。

每次写诗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仅仅十来分钟,而作注释耗费大量的精力。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1-16:00-作于南京一中
昌菹盛礼周公赋,脯醢恶行夏纣卑。
通亮明睛须点漆,润滋增色可描脂。
瑶簪剑客谋珠履,帝子琴书拜相师。
倡德晚霞光夺锦,逢春细雨品如丝。
注释:
昌菹:
[ chāng zū ]亦作昌葅。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周天子使周公阅聘鲁,鲁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为主国盛礼款待他国使者之典实。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据传周文王嗜昌菹,仲尼食之以取味。这东西在古代作为古人的下酒菜。后以为倾慕前贤而嗜其所嗜之典实。
脯醢:
本义是指作为古人下饭下菜的佐酒的食菜佳肴(比如动物猪的胸脯之位的肉剁成肉酱)之用,这里是特指商纣王用古代的这种酷刑,将处斩之人处斩后剁肉成泥做汤用,并命他人喝下的酷刑。古代这样一种酷刑,把人处斩之后剁成肉泥、肉酱,实在令人作呕、厌恶、卑鄙、可耻。
佐酒的菜肴。
赋:
作名词是古代一种文体,如古体语言的散文,包含可以押韵、换韵的散文(通篇是诗的语言,全是讲究对仗与格律的句式的文章叫骈文赋。而不讲究格律和对仗,偶尔带点之乎者也的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一样或不是诗语的语言像文言文一样的这类押韵的散文。)
作动词,在我的诗句里是专门指读书、作诗、吟诗、赞美,通过这种行为来讴歌颂德历史名人、帝王将相、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等等,或者批判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奸臣、佞子、坏蛋,来感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慨与思想认识,提升自己的高品,以警示后人吸收正确做人、为人处世、安邦定国的道理,提升他人的思想品质。通过这样一种吟怀、赞美、作诗的行为就叫“赋”。而在我的诗里就不包括其他的内涵。以上对赋的注解是我通过多年对中国古典的研究与大量的创作,不仅写诗,也作骈文赋、普通赋的古体散文的大量创作经验得到的思想认识和理解而进行的高度概括出的内涵。
周公:
(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周公又是孔子的老师,周公制礼的治国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孔子创立的儒家主张治国正确用人的思想,被中国华夏后人尊称为“元圣人”。
夏纣:
又叫桀纣,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这里专门指夏朝最后一个暴君。由于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所以中国历史上把他称呼为“桀纣”或“夏纣”或“夏履癸”。虽然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建造寝宫、瑶台,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纣: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点漆:
古代一种油漆工艺技术的行为动作与方式。引申义是使某物乌黑呈现色泽光亮貌的样子。
出处·1·《晋书·杜乂传》:“美姿容,有盛名於江左, 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2·《宋书·谢晦传》:“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点漆。”3·宋辛弃疾《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词:“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4·清吴趼人《侠妓》:“席间见一妓,星眸点漆,樱唇绽红,丽人也。”
瑶簪:1.玉簪。2.借指美女。 3.比喻高而尖的山峰。
珠履:
原指珠饰之履,后喻指有谋略的门客。典故如此: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典故的出处:
1·唐 储光羲 《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2·宋李弥逊《点绛唇·花信争先》:花信争先,暗将春意传桃李。寿卿同醉。绿野连珠履。麟阁丹青,眷注耆英裔。
3·龚骞 《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4·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5·唐齐己《寄荆幕孙郎中》:珠履风流忆富春,三千鹓鹭让精神。诗工凿破清求妙,道论研通白见真。
6·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7·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身老爱才华,座上皆珠履。”
帝子:
本义指中国历史上尧的两个贤惠有德有才的女儿。在我的诗里特指帝王或拥有高尚权力的人物。
琴书:
古代一种在扬琴伴奏下,通过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用以提供琴师演奏的音乐书籍,类似当代的乐谱。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2-9:28-作于南京一中
箴言恰当融秦缶?好斗拼争负汉卮。
脯醢行凶非帝子,昌菹盛礼谓金枝。
流光溢彩传萤焰,如梦痴情是茧丝。
治病救人方瑞草,修心养性倚灵芝。
注释:
箴言:劝解的语言。
秦缶:古代秦国的一种盛酒的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汉卮:
汉代宫廷以这种盛酒的酒器用在宴席、兴舞的场合,而贺之饮用的**。体现氛围融洽。
箴言恰当融秦缶:
以设问的方式向对方提问,一个人如果建言劝解某人应该怎样······,这种箴言是否与秦国的秦人鼔之击缶以节歌相融洽呢?
脯醢行凶非帝子:
与人对话交流的言语即非恰当的箴言犹如将人剁成肉酱,将对方致死或顶上墙壁,毫无退路,这跟脯醢行凶的做法有何区别?也不足已体现像尧帝的两个有德有义有情的女儿(帝子)一样,也是不足已体现一个有高品质或善良人的应有为人大气的风格。
昌菹盛礼谓金枝:
古代周公都知道以“昌菹盛礼”来款待贤能,金枝玉叶为何不仿效呢?如果做到就是真正贤德的金枝玉叶了。金枝玉叶才是良配,金枝爱惜玉叶,玉叶也要爱惜金枝。
流光溢彩传萤焰:
萤火虫虽然不起眼,但夏夜的萤火虫发出的萤火光能给人们送来很温馨的梦想,堪称流光溢彩,这样一种温馨的画面感是传自不起眼的萤火虫,却给黑夜的人们带来一丝光明。
入梦痴情是茧丝:
承上启下,犹如萤火虫给黑夜的人们带来一丝光明,春蚕作茧自作自受,但春蚕作茧的梦想是想为他人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何等的痴情?所以春蚕作茧,用自己的蚕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吐尽自己的蚕丝全部献给人们,这种痴情难到不值得人们的珍惜吗?
治病救人方瑞草:
治病救人要仰仗于“瑞草”,与人对话要仰仗于良好的“箴言”!非融洽的“箴言”犹如“**”,只会把人“医死”,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修心养性倚灵芝:
修身养性要仰仗于灵芝,心灵与精神的病要仰仗于“灵芝”般的语言功效才能治好心灵与精神的病。

写完诗后,突然灵机一动,突然对自创词谱来灵感了,因此自创词谱如下:
自创词谱·弄潮儿
文/九文-2022-1-2-10:42-作于南京一中
上片:
平仄仄,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要求:
本人创作的词谱,上下片各48字,共96字,为了增加创作的难度,通篇必须对仗,所以我把自己创造的词谱的标题拟名为“弄潮儿”。我很欣赏宋代众多大文豪自创各种“宋词”词谱,也很欣赏元代众多大文豪自创各种“元曲”曲谱。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