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文-2022-1-2-9:28-作于南京一中
箴言恰当融秦缶?好斗拼争负汉卮。
脯醢行凶非帝子,昌菹盛礼谓金枝。
流光溢彩传萤焰,入梦痴情是茧丝。
治病救人方瑞草,修心养性倚灵芝。
注释:
箴言:劝解的语言。
秦缶:古代秦国的一种盛酒的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汉卮:
汉代宫廷以这种盛酒的酒器用在宴席、兴舞的场合,而贺之饮用的**。体现氛围融洽。
箴言恰当融秦缶:
以设问的方式向对方提问,一个人如果建言劝解某人应该怎样······,这种箴言是否与秦国的秦人鼔之击缶以节歌相融洽呢?
脯醢行凶非帝子:
与人对话交流的言语即非恰当的箴言犹如将人剁成肉酱,将对方致死或顶上墙壁,毫无退路,这跟脯醢行凶的做法有何区别?也不足已体现像尧帝的两个有德有义有情的女儿(帝子)一样,也是不足已体现一个有高品质或善良人的应有为人大气的风格。
昌菹盛礼谓金枝:
古代周公都知道以“昌菹盛礼”来款待贤能,金枝玉叶为何不仿效呢?如果做到就是真正贤德的金枝玉叶了。金枝玉叶才是良配,金枝爱惜玉叶,玉叶也要爱惜金枝。
流光溢彩传萤焰:
萤火虫虽然不起眼,但夏夜的萤火虫发出的萤火光能给人们送来很温馨的梦想,堪称流光溢彩,这样一种温馨的画面感是传自不起眼的萤火虫,却给黑夜的人们带来一丝光明。
入梦痴情是茧丝:
承上启下,犹如萤火虫给黑夜的人们带来一丝光明,春蚕作茧自作自受,但春蚕作茧的梦想是想为他人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何等的痴情?所以春蚕作茧,用自己的蚕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吐尽自己的蚕丝全部献给人们,这种痴情难到不值得人们的珍惜吗?
治病救人方瑞草:
治病救人要仰仗于“瑞草”,与人对话要仰仗于良好的“箴言”!非融洽的“箴言”犹如“**”,只会把人“医死”,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修心养性倚灵芝:
修身养性要仰仗于灵芝,心灵与精神的病要仰仗于“灵芝”般的语言功效才能治好心灵与精神的病。
写完诗后,突然灵机一动,突然对自创词谱来灵感了,因此自创词谱如下:
自创词谱·弄潮儿
文/九文-2022-1-2-10:42-作于南京一中
上片:
平仄仄,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要求:
本人创作的词谱,上下片各48字,共96字,为了增加创作的难度,通篇必须对仗,所以我把自己创造的词谱的标题拟名为“弄潮儿”。我很欣赏宋代众多大文豪自创各种“宋词”词谱,也很欣赏元代众多大文豪自创各种“元曲”曲谱。我把自创的词谱结合笠翁对韵歌,我是第一人。这样有利于强化训练爱好古典文学诗词的人培养自己写作格律诗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因此也不是我第一次创造词谱,何况十几年来我一直都在研究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因此不足为奇。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2-12:49-作于南京一中
陈政事疏流涕策,淑贞诗赋断肠诗。
箴言恰否非喉舌,心智聪明折自肢?
谁是云中熊虎将?君钦天上凤麟儿!
千年禹庙垂株柚,三尺尧阶覆草茨。
注释:
陈政事疏:
意思是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疏通事情的原委与来龙去脉以及事情的真相。
流涕策:
流涕的策略,甚至在流涕时,也流鼻涕是一种策略、方法、谋略。在古代,君臣之间的交流,臣子在陈述自己的见解时,是要讲究个人陈述的策略和方式方法,这也是一种智慧。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交流才能真正打动人。所以说与人交流:真的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以情感感动人。与人交流,如何“箴言”,我想到这样一句话:“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子能撑船。”
流涕策: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云中:汉代北方有云中郡。垂橘柚: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茅茨:以土为阶,以茅为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湘竹:湘妃竹,又名斑竹。
淑贞诗赋断肠诗:
我写的这一句话出自典故·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
草茨:
即茅茨,就是草房子。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2-13:35-作于南京一中
文曲星君情至上,犹崇李杜作唐诗。
海棠愿历经风雨,苦果当尝效药师!
谁是云中熊虎将?我如天上凤麟儿!
千秋禹庙楹联颂,三尺尧阶覆野茨。
我的感想是:
甘做海棠经风雨,宁尝苦果效药师。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2-13:59-作于南京一中
腰折轻纱笼李瑁;脸边清泪湿胭脂。
谁邀李杜唐诗作?君涕江山阔土危。
禹庙千年垂圣果,尧阶三尺覆茅茨。
云中熊虎将来救?天降麒麟凤雀儿?
七律·笠翁对韵歌·四支
文/九文-2022-1-2-14:35-作于南京一中
湘竹含烟迷失路, 海棠凝露泪融诗。
晚霞炫宇明如锦,春雨流油细似丝。
将至青袍骑白马,君临紫盖兆黄旗。
花开故国三千里,终应阳关福寿儿。
注释:
紫盖兆黄旗:
化用成语典故。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以太常 顾雍 为丞相”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以尚书令 陈化 为太常……为郎中令使 魏 , 魏文帝 因酒酣,嘲问曰:‘ 吴 魏 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 化 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龙驤凤起,霸图存玉垒之云;紫盖黄旗,王迹著 金陵 之野。”
汉语词语,这是我在化用“青袍白马”的典故。后因以"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喻闲官﹑卑位。在我的诗里恰恰并不指这个成语的本意,而是积极的一样。比如“青官(即春官。礼部的代称。)”,比如“包青天”这个积极意义就不说了。而“青袍”本身包含指九种意思:1).青色的袍子。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4).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5).借指寒士。6).指县尉之服。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8).借指出仕。9).唐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不因为“青袍”在朝廷里地位卑微,比不上朝廷里身穿“红袍”的大官,就把“青袍”完全贬低,其实这是封建等级制度思想认识的一种残物。在我的诗里恰恰不包含这种故意贬损地位极低的官员。恰恰讴歌这些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1.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后因以"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出处为证据:1)·顾禄《汴城》:“群雄尽向草泽生,青袍白马连州城。”2)·张羽《王元章墨梅》:“青袍白马风尘里,越州城边战不已。”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牵强附会,不因为穿着“青袍”骑着白马的人都是乱臣贼子,我个人是不认可这种偏见的说法。再说古代军队里为国家打江山、守卫江山的人,穿“青袍”骑白马的将士大有人在。
2.喻闲官﹑卑位。
1)·见《梁书·侯景传》。唐杜甫《洗兵马》诗:“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2)·《南史.贼臣传.侯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
3)·顾禄《汴城》:“群雄尽向草泽生,青袍白马连州城。”
4)·张羽《王元章墨梅》:“青袍白马风尘里,越州城边战不已。”
感悟:我个人绝不同意读死书,或死读书。古人的看法不一定全是正确。我对这两个考证的说法不赞成,我个人认为这又是偏见狭隘贬损的说法。再说也不代表穿“青袍”骑白马的低级官员或古代军队里所有这些人都是坏的。
2.喻闲官卑位。
1)·郑洪《次王苍雪韵五首》:“青袍白马飘零外,羽扇纶巾指顾中。”
2)·李东阳《送金太守致仕》:“青袍白马送君归,楚水吴山为谁绿。”
3)叶春及《宦迹流芳卷为郑端州乃祖题》:“闻道南州作尉时,青袍白马更多髭。”
4)翁万达《舜原佥宪饮予锦屏山阁》:“青袍白马非吾意,黄菊紫芝当暂游。”
个人还是不赞成把穿“青袍”骑白马的人全看成是“闲人、闲官”,闲不闲是个人行为,不代表整个阶层。这是片面的界定,是封建残余思想认识的表现。
终应阳关福寿儿
——这一句话就是我对穿“青袍”、骑白马的人对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不仅仅是君王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