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有感(4)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称孤道寡帝王尊,
贱下合乎道精神;
历史局限变了味,
遂成贬义透野心。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有感(4)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称孤道寡”的问题。
“称孤道寡”,孤、寡:古代帝王自称。
《礼记·王制》说:“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后孟子又将此四类人归为“鳏寡孤独”。其实“孤寡”绝不仅仅是指“穷而无告者”,在春秋秦汉以后却是皇帝、王侯们的自称。这些人权倾天下却称孤道寡,你看怪也不怪?
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
至汉末,袁绍、刘表、曹操、孙权及刘备等人都称孤,但至晋唐以后,皇帝大臣们再也不称孤道寡了,皇上皆以“朕”为专用自称。【按:在秦始皇之前,作为第一人称的“朕”是谁都可以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秦始皇作为始皇帝,千古一人,自然要不同以往,自称当然也要改革。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如《金辽文》载元太祖、太宗等文章皆称朕,至清代更是如此,如康熙在《全唐诗·序》中“朕兹发内府所有全唐诗……”在清代的御批中,基本找不到“孤家寡人”之类自称了。
老子曰:“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意思是:“所以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难道不是这样的吗?”由此可知,侯王这么做(谦虚的自称),是合乎道的!但只是“名称上合乎道,而真正的行动上或内心上却完全做不到“合乎道”!【按: 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社会发展内部规律的原因!在阶级存在的社会,统治阶级和基层人民是对立的!与老子对统治者的要求、与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于是乎长此以往,“称孤道寡”也就变了味儿了!“称孤道寡”也就成为一种有野心的人的贬义词了!即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的人所用的“专有名词”了! ……。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附1:称孤道寡(百度信息)
附2:皇帝为什么要“称孤道寡”?
汉唐品阁,2017-09-19
这正是:
称孤道寡帝王尊,贱下合乎道精神;
历史局限变了味,遂成贬义透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