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拜登不悟必陷深危

2022-05-20 27 0 举报/投诉

凭阑人-2022年拜登不悟必陷深危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1月3日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分折报告:2021年初取代特朗普上台的拜登政府,原本有纠正特朗普浮躁政策操弄,“改邪归正”的良机。可惜,年迈的拜登政府思路趋邪,坐失良机,有失众望。
最近,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拿出了他们对2022年的风险展望。指出了坐失2021年良机的拜登政府2022年将面临的12项风险,预测分别为:
1.发展中国家缺乏新冠疫苗接种引发新的病毒变异,这些新变体可能更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
2. 俄罗斯攻击乌克兰;
3.当中国达到顶峰时,它的经济出现问题——引发全球混乱;
4.阿富汗崩溃;
5.发展中国家遭受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一连串的政治不稳定;
6.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
7.格拉斯哥峰会的气候目标没有实现;
8.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出现,但不是美苏冷战重演;
9.在新冠肺炎、气候变化和冲突的推动下,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
10.更多国家从目前的脆弱状态滑向失败状态;
11.西方恢复伊核协议的努力失败;
12.美国民主进一步衰落。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预测?虽然数量众多,但这些预测的风险大抵可以归类为四个大项:
第一,是疫情方面的危机。
毋庸置疑的是,大西洋理事会的这种悲观预测是受到了2021年全球疫情防治与疫苗普及状况的负面影响。虽然整个国际社会都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化利用疫情攻击中国的行为也终于偃旗息鼓,但2021年的全球疫情显然并未因此出现多少明显的好转: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放弃治疗”,对疫情在本国社会的扩散听之任之;发展中国家疫苗和医疗能力不足情况持续扩大;全球疫情防治最为严格的中国,疫情区域性爆发的情况依然频频发生;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感染性更强的新冠变异体先后出现;仅仅到2021年6月,全球死于新冠疫情的人数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人数。
截止2021年12月底,以上这些负面情形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大西洋理事会认为接下来的2022年会延续这种悲观状况,显然是有理有据。
第二,是由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与石油危机。
既然疫情根本不会得到任何明显改善,那么2022年的全球经济必然也不会比2021年乐观多少,而这恰恰是一个颇为令人尴尬的地方——在2020年时,国际社会还颇为乐观的认为,2021年注定是全球经济疫后强劲复苏的一年。
现实情况是,在疫情的持续影响和美国主动挑起反华浪潮的政治背景下,美国这个世界经济中心显然并未完全履行好带领全球经济复苏的职责:
美国国内社会经济恢复速度与状况均低于预期,强经济刺激政策又引发普遍的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动荡;
美联储的持续货币宽松和美国国内疫苗推广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增强曾在2021年上半年推动全球原油**震荡走高;但在进入下半年后,美国通胀持续走高,再加上拜登政府一上台就大力推广新能源,减弱了对页岩油等传统油气行业的支持,全球油价又进入震荡下行的通道。
既然在2021年都做的如此糟糕,那么到了2022年,拜登政府会出现多少改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强有力的事实证据就是,根据美联储目前放出的风声来看,到2022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是百分之百,甚至可能不止一次加息。
面对这种美国带头舔舐自己伤口的大环境,再加上已经失去了2021年主体疫情结束所造成的经济反弹性复苏的机会窗口,2022年的全球经济状况,其实只会比2021年更加悲观。
第三,是由上述危机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衰落危机
发达国家带头不负责任,搞坏了国际市场环境,压力最大的自然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其中粮食安全危机就是一个典型:在2020年,全球饥饿人数相比2019年暴增1.18亿,2021年增幅更是高达40%。
从2020年6月到2021年3月,短短9个月的时间,全球粮食**指数就暴涨至116点,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而我国作为世界数一数二、最不应该担心粮食供给问题的农业大国,在今年也大幅提高了粮食进口和储备量,今明两年的国际粮食市场安全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联合国就对外宣称,受此影响,2021年是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人道灾难年,而这种情况在2022年并不会得到明显缓解。
除此之外,这种衰落危机也必然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内外引发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
在内部,疫情与粮食双重阴影下的生存危机将造成这些国家的社会出现一连串的动荡,导致相关国家统治阶层更加保守专制,反而进一步加剧政局不稳;
在外部,陷入生存危机的民众在情绪上将更加保守排外,对传统上就有矛盾的国家的敌意更加凸显。而统治阶层也乐得利用这种心理,加剧与相关国家的地缘矛盾,从而将内部矛盾向外转移。
在这方面,俄罗斯与乌克兰,伊朗与美国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大西洋理事会认为2022年俄国会武装攻击乌克兰,以及伊核协议会遭遇失败,并非毫无可能。
第四,是危机向美国等顶端国家集中的危机。
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乱做一团,那么位于国际秩序顶层的大国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更确切的说,这些位于顶端的大国才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点。
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在2021年的GDP增速预计铁定能超过5%,但光鲜的外表之下,却是从外交到内政的一地鸡毛:
美国的疫情一直反反复复,在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助推下反而出现不降反升的危险势头,疫情距离真正结束遥遥无期;疯狂的经济刺激政策下,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愈发严重,但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转情况却仍未恢复到以往正常水平;而由**问题和意识形态引发的社会分裂危机也正在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大背景下,更加保守排外的美国加紧对中国的攻击,指望靠这种方式将内部矛盾外移,自然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问题就在于,中国并非远在天边、与美国毫无瓜葛的香格里拉,而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对象之一。对中国的攻击,不仅让美国自身的经贸状况进一步恶化,也反过来导致国际经贸秩序更加混乱不堪,带头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气氛,给世界各国起了一个排外自保的坏头,让各种危机进入无休无止的死循环。
基于此,大西洋理事会认为2022年的世界更加悲观显然并不是杞人忧天,并且美国绝对要对此承担起最主要责任。
笔者认为,2022年虽然前景悲观,但只要美国政府能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为国际社会承担起团结合作的带头作用,那么一切也并非无可挽救。如若美国政府拒绝这么做,让2021年的阴霾继续延续到2022年,那么因此遭到反噬的,美国自己必然是首当其冲。值此,特赋《凭阑人》为评为观。

辛丑荒过寅虎秋。
凌霸趋邪居险楼。
阿登陷苦愁。
白宫携尽头。

——2022年1月4日凌晨时事诗评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