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4开原靠山屯农家之印象
文/荷香
2022年1月4日,随户外组团去开原靠山屯赶大集、赏冰雕。
靠山屯小村不大,街面、小巷干净整洁,家家院子有大玉米垛,既有气派的大瓦房,又有储物偏房。这里约定俗成每十天就有一次贸易大集。集市上自由交易的货物商品、农产品、山货应有尽有,街上东西两侧的商店、超市、食杂店比比皆是,集市上卖小吃的商家支起了简易塑料房。临街的房舍家家大瓦房窗明几净,大院落宽敞整洁。看不见柴草垛,秸秆在地里被加工成圆柱体的牲口饲料变成商品。液化气、土暖气是家家必备。亦农牧亦工商亦副业多种经济模式,让农村走上小康之路。
冬季走进腊月,年味渐浓。大集上开始卖对联了。农村家家户户的对联需要好几副呢:又宽又长的一副大门对、几副正门对、厢房对,车有对,鸡舍、猪圈皆有对,春联、福字都得有。今年禁放鞭炮了,集市上真就没看见卖鞭炮的货摊。红红火火的对联可以彰显着新春的喜庆。大集上卖肉的摊主有好几份,肉价稍比城里便宜些,大约十元多一斤,牛肉三十多元,比城里便宜好几元呢。过个年,每家都得花个几百元买肉,这在几十年前,一年的收入全家也就几百元,兜比脸还干净,真是一分钱掰两半花,孩子盼过年好沾点肉腥解解馋。现在好了,谁家菜桌上没有肉,天天过年。现在别看肉价翻了好几番,几十元一斤的肉照买不误。旅友们有好多人买了猪肉、牛肉、猪蹄子拎上车,还有的买些农产品、山货带回家,车上同座的朋友买了5元钱一大塑料兜现崩的爆米花当零嘴请大家尝鲜。当地人也开始置办年货了,集市上拎着大包小裹的人不计其数。农民富裕了,家家置办的年货比城里人丰富。
去了一户农家,看见男主人买了两大兜子肉,花好几百元,真是这都不是事,小菜一碟。这户农家有两个孩子,女儿在海城,儿子在家边。老两口七十来岁,实实在在的农民,好大一个院子,正房东西两个门,各有四大间房。西门屋里有卧室,有厨房,卧室有床,是闲房没人住,也许天热的时候可以睡床就住西屋了。东门屋有卧室、有储物间、有厨房,女主人一定是个勤快人,看不见一点杂乱无章的角落。卧室里,南窗台一盆盆的摆满了正在开花的长寿花,瓷砖地面的窗台下是几盆墨绿的君子兰。屋里很暖和,女主人坐在热乎的火炕上,手里没闲着,正在做拖鞋。
用手摸没有一点灰尘和脏点的暖气片,感觉烧得比城里住户的暖气热多了。厨房在卧室北,小厨房有吸油烟机,烧液化气的炉盘上有两个做菜的锅,锅盖擦得铮亮,瓷砖墙壁周围没有一点油渍,就是城里人也做不到如此干净。碗盆都在厨柜里猫着,没有在外面乱放。没注意土暖气设施是怎么安装的,也许很隐蔽。
很醒目的是一口做饭烧水的大锅,上面从棚顶倒垂悬挂着一个塑料布做的粗大口袋。上面扎紧封闭口的线绳绑在棚吊的铁钩上,下面一头用铁箍圈连接塑料布上,形成一个锅盖大小的敞开口,铁箍口与锅盖严密连接,一根宽布条从里面显露出来,延伸到灶台沿,布条的另一头探进一个立着的饮料瓶口里,看到瓶子里有水。很好奇,男主人告诉这是收集水蒸气的装置。大锅用来做饭烧水暖炕,难免会弄得水汽满屋,这个大口袋会让水蒸气无处可逃,全部闷在大口袋里,然后水蒸气变成水珠滴落在锅盖上,这根布条会把遮得很严实的大口袋开口嘴里面的蒸馏水吸出来,湿布条的水就会陆续滴落到瓶子里。水蒸气可以充斥得满屋都是,变成水却体积很小。一天的水蒸气变成蒸馏水也就两小瓶,这个设施可以保证厨房没有湿气潮气,干干爽爽。真是一个不错的创举,应该在农村普遍推广起来。记得小时候冬天的厨房一做饭满屋的雾气,又不能大敞一门,满屋潮气弄得四壁地面都湿漉漉的,真是苦不堪言。
这居家过日子,主人公应该手勤,体勤,日子才过得舒适温馨。看这家老两口,女主内,屋里舒适干净,男主外,人勤手巧,大院里东西摆放有序,厢房严紧,院内木柴码的都有棱有角规规矩矩。拉货的小四轮都没露天躺着,主人给盖个黑罩铁棚从头到脚蒙得严严实实的。看这小日子过得温馨幸福,真令人羡慕。窥一斑而见全豹,农村和城市不分伯仲,在逐渐缩小着差距,新风貌、新气象令人欣慰。你看旅游大军不都是城市包围农村吗?七道壕冰雪乐园,就是农民开发的旅游项目,红火着呢!
旅友们赶大集之后驱车前往冰雪乐园赏冰雕,看百米冰瀑。